-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旅游文学的历史演进路径.doc
论旅游文学的历史演进路径
摘要:中国的旅游文学,是“士”阶层面在山水中寄托社会与人生的感悟,在景致中书写心中情愫,在行走中留下如实亦如诗的描述。中国旅游文学先后经历了萌芽期、勃兴期、鼎盛期和衰减期。当今中国旅游文学衰落根由在于传统文化与古文的渐行渐远,缺乏培养“士”阶层的文化土壤。
关键词:士阶层;历史演进;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I0-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8-0034-02
在古中国的历史上,有一大批具有独立思想的“士”,这批特殊精英阶层能文能武、饱读诗书;或在殿堂殚心竭虑匡世经国,或隐居山林沉思传道,或独立特行四处游历;但只要他们纵情于山水之间,则泼墨诗词、游记、楹联等,留传至今,形成独特的旅游文化与旅游文学。
一、旅游文学的内涵
旅游文学反映的山水风光背后的人生、社会。“旅游文学”就其内容来说,在我国古典文学史发展的各个阶段出现,如“山水文学”、“旅游文学”作品,以及历史传说故事、碑记、楹联等。
旅游文学的界定,学界大致有四种观点:一是“兴趣说”,即凡因旅游而产生的,或者在旅游生活中所能引起游客兴趣的文学作品,均可统称为旅游文学。二是“文字”说,即有关旅游文字记载,都可以归为大的旅游文学的范围。三是“艺术”说,即从艺术观点说的旅游文学,如游记文学,它属于纪实性文学,也属于报告文学的一种。四是“生活”说,即以旅游生活为对象,以抒写、讲述、议论等多种形式,反映旅游者及旅游工作者在整个旅游过程中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的文学。
笔者认为,上述几种定义的共同缺陷是忽略了旅游文学的人文学科性质,见物不见人或者见景不见人。忽略了人类的语言本质特征和人的文化性。“和蜜蜂以及其他群居动物比较起来,……人是唯一具有语言的动物。”翻开所有与“山水”有关的作品,它们饱含作者的情感,寓情于山水,饱含人生态度,意在景外,韵在景中,最高境界是达“天人合一”的佳境;况且,十人眼里的景色而会留下十种不同的文字情调(纯粹写实的游记例外)。因此,笔者认为,旅游文学可定义为:在山水中寄托社会与人生的感悟,在景致中饱含的人文情愫,在行走中留下的如实描述,以及由此而生的众多研究成果,可统称为旅游文学。
二、中国古代旅游文学的历史演进
中国古代旅游文学的发展大约经历了四个阶段,即先秦两汉的萌芽期、魏晋六朝的勃兴期、唐宋元的鼎盛期和明清的衰减期。
(一)先秦两汉的萌芽期
先秦两汉时期,人们开始对山水人文关注,在《诗经》、《楚辞》等作品出现描写山水自然的句子、段落,作者将景物融会到旅行游历中,借景写情,融情入景,对旅游文学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诗经?溱洧》是第一首完整的旅游诗,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踏青郊游的风俗场景。《封禅仪记》是第一篇游记散文,被学界称作“单篇登山游记的开山之作”。
(二)魏晋六朝的勃兴期
魏晋南北朝是“风流才子”成群的特殊时期,及时行乐思潮使旅游成为一种风气、一种时尚,旅游诗、赋、散文大量涌现,古代旅游文学勃然兴起。王粲《登楼赋》开旅游赋之先河。曹操的《观沧海》情景交融,实现了登山观海主题,标志中国旅游诗成熟。东晋谢灵运专写山水游览,成为中国山水旅游诗的鼻祖。旅游骈文代表作品有南朝鲍照的《登大雷岸与妹书》、吴均的《与宋元思书》等。旅游散文有东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南北朝郦道元的《水经注》和杨玄之的《洛阳伽蓝记》,后两本专著把文学融于科学进行写作的传统深刻影响明代《徐霞客游记》。
(三)唐宋元的鼎盛期
唐代旅游文学达鼎盛期,尤以旅游诗和旅游散文两个方面最突出。唐代的旅游诗反映唐代奋进昂扬、积极进取的旅游风貌。诗人把握观览景物个性,将主观之情融入,使景物和情思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七言诗技巧日臻成熟,律诗不断完善,众体兼备,流派众多,使得唐代旅游诗风格多样,名家名篇迭出。
初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几乎把所有的春、江、花、月、夜都收入自己的篇内,文辞清丽,韵调流畅,既描绘出一幅优美动人的画卷,又寓入对人生、宇宙的深沉思考,景、情、理交相辉映,和谐幽深,把旅游诗的意境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初唐四杰”中沈?缙诤退沃?问在流贬中的旅游诗作多写南方景物,风土气息浓郁;陈子昂的登临之作,抒发激昂悲壮之情;张九龄游览庐山的《湖口望庐山瀑布水》、《入庐山仰望瀑布水》等诗作,清淡高雅兼备昂扬的感悟。盛唐的孟浩然、王维共创山水旅游诗。孟浩然在漫游吴越等地所写旅游诗开盛唐风气之先;王维的大量旅游诗,既富音乐美,又富画意,被苏轼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高适、岑参把盛唐旅游诗题材扩到边陲。李白“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以奇特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给自然山水染上了强烈的感情色彩。杜甫的旅游诗饱含对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