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明人别集传播明词效能.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明人别集传播明词效能

论明人别集传播明词效能摘要:明人别集传播明词的效能因编纂形式各有差异,存在马太效应及附骥以传的现象。别集传播之明词占作者传世词作的比例、别集编排词作的顺序都影响着明词传播。越是知名的作者的别集越容易传播其词。别集副文本为保存文献提供了重要的途径,且为作品提供了更广阔的传播时空 关键词:明代;别集:词学;传播;副文本 中图分类号:122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04(2011)04-0177-05 “别集”是专收某位作家作品的图书类别,南朝阮孝绪《七录》最先使用这一概念,但其出现应当早于此,大体形成于汉魏时期。《隋书“别集之名,盖汉东京之所创也”。明朝“达官贵人与中科第人,稍有名目在世间者,其死后必有一部诗文刻集,如生而饮食,死而棺椁之不可缺”。传世明人别集未有确数,《明别集版本志》称该书收录大陆八百多个藏书单位及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图书馆所藏明人别集达3600多种。黄仁生先生《日本现藏稀见元明文集考证与提要》又收有国内未见明人别集280多种。此外,其他地区也应当藏有一些稀见明人别集。这些别集所收明人词作,仍难以确考。从传播的角度说,别集为明词提供了最大的受容空间。至于受众是否阅读,则涉及阅读心理、阅读选择、阅读环境等问题,这是文学传播必须关注的另一方面。本文主要讨论传播者与别集文本形成之间的过程,及该过程在传播明词中值得注意的三个问题:其一,明词在不同别集编纂形式中的地位;其二,明词在别集“副文本”中的传播;其三,别集传播的马太效应 一、明词在不同别集编纂形式中的地位 别集体例并非单一,“其区分部帙,则江淹有《前集》,有《后集》。梁武帝有诗赋集,有文集,有别集;梁元帝有集,有小集;谢眺有集,有逸集;与王筠之一官一集,沈约之正集百卷,又别选集略三十卷者,其体例均始于齐梁。”谓“区分部帙”即别集之编纂形式。四库馆臣所列举的唐前别集之编纂标准并不一致,在逻辑上也各处不同层面。事实上,作家别集亦可分为全集与选本。作家全集一般收录作家全部的作品,选集则有选择地收录作家部分作品 要谈特定文体在别集中的地位,可以从收录的数量及其在文集中的位置两个方面来考虑,明词也不例外 (一) 别集传播之明词占作者传世词作的比例 首先,看不同编纂形式的别集,其传播之明词与作者传世词作的比例。试按别集所收作家作品内容分其编纂形式为作家全集、作家选集两类讨论。作家选集中的作家词别集对明词传播之影响最大;其次则是收有作家词作的全集;再次才是收有作家词作的其他选集。不收词作的别集对明词的传播所产生的影响当另行考虑,姑且不论 词别集是一位作家词作的大集结,而词能单独编部词别集。如上海图书馆就藏有杨慎词集多种,题名《升庵长短句》的四卷本、嘉靖十六年(1537)李发刻三卷本,题名《杨升庵先生长短句》的四卷本。这些别集的刊刻必然促进词作的传播,因此,词别集传播明词的效能最佳 作家全集所收作品一般都比较完整,因此也能较好地传播词作。卷帙富至324卷的《船山全集》所收《愚鼓词》就收录了王夫之310阕词作,今人彭靖先生编撰《王船山词编年笺注》(岳麓书社2004年版)也只比该集多出一首。又如《全明词》据《陈忠裕全集》卷二十收陈子龙词79阕,《全明词补编》也仅据《幽兰草》卷中补得8阕,陈子龙的大多数传世词作已见其全集。有些作家不喜作词,平生词作不过别集中寥寥数首。如陈荐夫《水明楼集》存其词作6阕,管大勋《休休斋集》卷七存词5阕,杨梦衮《岱宗藏稿》卷三八存其词作3阕,这基本上就是他们传世的全部词作了。但这些词作的流传,也有赖于该别集的流传。否则,他们这不多的几首词作,今人也无由得见了 选集因其收录不全,故与作家词作传播关系略远。嘉靖二十四(1545)年夏言再次拜相入京,过杭州,以其退居期间所作诗文词嘱田汝成云:“此吾归田时杂著也,子其为我序之。”汝成厘为十卷以复,夏言又授之侍御史曹忭,使为校正谬误。曹则与夏氏门生、浙江巡按杨九泽商议刻板之事,杨付之杭州守臣罗?监刻。该本九、十两卷收词,卷九存56阕,卷十存65阕f卷首目录作“七十六阕”,误)。但夏言传世词作却达到360多首,该选集所存不过三分之一 一般说来,别集收录作者词作越多,对作者词作流传起到的积极作用也就越大。不过,若一位作者水平不高的词作被大量收录,对作者而言却非美事 (二) 存词的别集编排词作的顺序 作品的编排次序往往反映编者的文学观念,尤其是文体学的观念。哪些文体的作品被编排在最前面,哪些文体的作品单独成卷,哪些文体的作品不被别集收录?编者,尤其是选集的编者如何选择作品,选哪些作品,不选哪些作品?凡此无不在表达编者的观念。词在词别集中自然是主角,而在收有词作的别集中,词被如何编排次序也可以看出该集传播词作的效能。由于编排位置的不同,词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