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普通话水平测试中方言词汇现象及高校普通话教学.docVIP

论普通话水平测试中方言词汇现象及高校普通话教学.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普通话水平测试中方言词汇现象及高校普通话教学

论普通话水平测试中方言词汇现象及高校普通话教学摘 要:长江师范学院有相当数量的重庆涪陵当地的土家族、苗族学生,其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方面的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有不小的差异,是高校师生学习普通话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难点问题,影响了其普通话水平的提高。因此,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提高普通话教学效果的应对策略应以编写推普教材为基础,克服学生心理障碍为关键,改进教学方法为重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根本 关键词:方言 词汇 普通话 教学 涪陵位于重庆市东南部,是一个汉族、土家族、苗族等多民族聚居地。在元代及以前即为多民族杂居区,元末至清代因战争等因素的影响,湖广、江西等地移民大量迁入,形成了以湖北话体系为基础的涪陵方言。涪陵方言属四川方言川东方言片区重庆话属的一个方言点,所以涪陵话与重庆话比较接近。涪陵话的基本词汇中许多是与普通话相同的,但相当一部分也有差异。涪陵人把当地人说的不太标准的普通话称为“椒盐普通话”,就是因为虽然运用了普通话的语音和语法,却仍然存在着大量的方言词汇 普通话的推广与普及,从根本上说主要靠学校的教育教学。培养师范和非师范本科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则主要靠高等院校的教学。长江师范学院是一所位于涪陵的高等师范院校,有相当数量的在校生来自于涪陵本地。涪陵话中的大量方言词汇成为学生学习普通话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难点问题。当地学生在普通话测试过程中常常因方言词汇而降低了分数,影响了其普通话水平的提高。笔者拟以长江师范学院的学生在普通话测试中出现的方言词汇为例,探讨方言词汇与提高高校普通话教学的应对策略,以就正于方家 一、涪陵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主要偏误类型 (一)名词 涪陵方言的基本名词词汇与普通话相同,如“天、地、男、女、牛、羊、花、草”等,但也有部分差异 1.与普通话词素相同,词序不同 2.与普通话部分词素不同,但意思相同。如: “后脑壳”即“后脑勺”;“晚黑”即“晚上”;“开盘”即“开始”;“牯牛”即“公牛”;“荒瓜”即“南瓜”;等等 3.与普通话的词干相同,词缀不同 (1)在涪陵方言中,名词大量采用重叠形式,普通话多以单音节词、双音节词或儿化,以及如词缀“子”等多种形式来表现。例如: 草(普通话)――草草(涪陵话,下同) 毛――毛毛 角落――角角 皱纹――皱皱 坎儿――坎坎 壳儿――壳壳 帽子――帽帽 夹子――夹夹 (2)有的方言名词重叠后还可以儿化,普通话则用双音节词、儿化或词缀“子”表示。例如: 抽屉(普通话)――抽抽儿(涪陵话,下同) 簸箕――簸簸儿 圈儿――圈圈儿 刀儿――刀刀儿 棍子――棍棍儿 绳子――绳绳儿 (3)涪陵话常在名词后加“子”“巴”“杆”“头”等词尾构成方言,普通话则往往不用或所用词尾与方言不同。例如: 鞋(普通话)――鞋子(涪陵话,下同) 虾――虾子 嘴――嘴巴 盐――盐巴 胳臂――手杆 小腿――连二杆 锅里――锅头 屋里――屋头 (4)与普通话同一概念,但构词语素完全不同。例如: 便宜(普通话)――相因(涪陵话,下同) 寝室――歇房 馄饨――抄手儿 扒手――摸包儿 筷子――篙竿 台阶――梯坎儿 玉米――包谷 老鼠――耗儿 (二)动词 涪陵方言与普通话动词差异较大 1.涪陵方言使用的动词与普通话的动词相同,但词义比普通话宽泛。有时方言中一个词可以表达普通话的好几个词的意思 2.同一动词,涪陵方言比普通话使用范围窄。如“买”,除“买东西”用“买”与普通话相同外,“买肉、买酒、买盐、买布”的“买”分别用“割、打、称、扯”等词表达;“叫”,除表叫声相同外,其余的“呼唤、命令、雇、被”等义项,涪陵话分别以“喊(喊个车来)、准、请、遭”等词表达 3.普通话有动词重叠式,重叠式的动词大多有尝试的含义。涪陵方言的动词一般不重叠,动词加“一下[yi21 ha31]”①或“哈哈儿”表示尝试或短暂动作。例如: 重庆话 普通话 九寨沟值得去看一下。 九寨沟值得去看看 刚吃完饭,你出去转一下嘛。 刚吃完饭,你出去转转吧 人还是要经常活动一下身体才好。人还是要经常活动活动身体才好 这件事先讨论一下再说。 这件事先讨论讨论再说 你等我一哈哈儿。 你等等我 4.涪陵有些地区动词有“A一A”的格式,作谓语、状语或补语。例如: 他飞一飞的跑 肚子痛得绞一绞的 5.涪陵话中有些动词与普通话完全不同,具有描写色彩,很形象生动。如“梭了”即“溜了”;“抿[min31]笑”即“微笑”;“办灯儿、算坛子”即“开玩笑”;“挨吵、遭[zao35]章”即“挨批评”;“灌脓”即“化脓”;“杀屉”即“收拾”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