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鲍尔吉.原野散文人性光辉
论鲍尔吉.原野散文人性光辉摘 要:蒙古作家鲍尔吉
关键词:鲍尔吉
作者简介:刘瑞兰,女,绥化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2008级,本科,汉语言文学方向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24-0085-01
20世纪90年代以后,蒙古作家鲍尔吉“国内读者最多的散文家之一”,并已出版了包括《掌上流云》、《善良是一颗矮树》、《掌心化雪》等二十多部散文集。这位从大漠走来的成吉思汗的子孙,一直牢记着:“与友人交往像花牛犊一样温顺;与亲人交往像黑牛犊一样温顺;与兄弟交往像黄牛犊一样温顺。”(《成吉思汗箴言》)。这里的“温顺”可以归结为真诚、淳朴以及善良等美好本性,所谓“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他文中流露的就是这种“温顺”,是一种诗意的生活方式,其中夹杂着本色的淳朴民风,展现着人间的美善。在指引灵魂抵达乐观心境的同时,更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一、淳朴的民风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远离家乡,身处城市的原野总能够“穿透工业污染的烟雾瞩望故乡”(《对酒当故乡之歌》)因为蒙古草原以及草原上的亲人是牵扯他生命的根,也是郁结于心且无法抹去的情结。别林斯基曾说“谁要了解任何一族人民,他必须研究它――研究它的家庭,日常习俗。”[1]
鲍尔吉和谐,是围困在喧嚣城市里的人们无法企及的。当探亲结束,即将离开时,那送行的场面如节日般隆重,“愚昧的蒙古牧人和西方的绅士一样,穿最好的衣服为客人送行,决不敷衍。”(《送行的队伍》) 他们与汉人不同,他们用谦卑的笑意掩盖着悲伤,默默伫立含泪凝望。草原人民的真诚朴实也打动了草原上的生灵,在送行的队伍里不只有孩子,也会有小羊羔、黄狗和永远垂着头的老马。林非针对散文有过这样的阐述:“真挚的表现出自己对于整个世界独特的体验和感受,这确实是散文创作的基石。”[2]作者被乡人的深情所打动,他用“愚昧”雕刻着蒙古人民的诚恳与淳朴,展现着人性中未被污染的至高境界
台湾作家张晓风曾这样解读:“我读其文,如入其乡,和每一个居民把臂交谈,看见他们的泪痕,辩听他们的低喟,并且感受草原一路吹来的万里长风。鲍尔吉”[3]这一组对家乡的叙写,充溢着淳朴的风土人情。 原野用来自乡村的畅达消解着都市中人们的焦虑,在更深层次上,单纯的乡土情结已经扩展开来,并引发人们从人情到人性的思考
二、诗意的生活
在城市中的诗人向往田园生活的惬意自如,即使无法实现,也要拥有一颗诗意心灵,盛满天真、空灵、单纯的思想。鲍尔吉“我的梦想中曾有园圃之愿,譬如种点菜和向日葵,现在修正,如几垄谷子。”(《小米真小》)在原野眼中,小米不温不火,和他向往的生活一般安详宁静
人心每天都会受到污染,原野却不忘永葆一颗纯真的心。在《月光手帕》中,他赞美儿童:“她是这么敏感,心里盛着美,不然不会把月光误作手帕。”作者感伤,为成人们世俗的眼睛而感伤,渴望并追求天真而空灵的心境。他一直认为人性纯度的标志之一就是天真,带着儿童的天真生活是偶尔去拾“月光手帕”的诗意
“利益原则”至上的年代,许多人拒绝善良,这位善良的蒙古作家坚信“此时肯定是人们最需要善良的岁月”。一些人认为善良就会吃亏,其实“善良也有果实,那就是人性的纯粹和人性的辉煌”(《善良是一棵矮树》)作为一种人的天性,善良有时会使人化险为夷,生活中不能缺少善良这棵“矮树”,用心灵的善念浇灌它,生活也会变得诗意葱笼。因此,原野笔下经常会流淌出人性的善良、美好,比如《培植善念》、《心的刻度》等
原野希望人们在坦然宁静的生活中,心里也要藏着梦想。在《梦想》中他这样写道:“梦想看上去或许有些虚妄,但纯洁,让人向美与向善的境界上升。”因为梦想能让一个小男孩忘记了背后承重的书包,忘记充满叫卖声和污染的街道。因此成人应向孩子学习――去梦想,梦想无人砍伐的森林,清澈的河流,还有每天向别人微笑和收获别人的微笑
三、乐观的心境
“生活所以值得留恋的理由之一,是我们能够挽留并重温一个已经失去的旧梦。”[4]正因为具有这种乐观的心境,在工作疲惫时,原野常用心重温着蒙古草原淳朴的民风,并在生活中用心寻找属于自己的一份诗意,书写着人间美善
凭借乐观平和的心态,实现生命质量的最大值。原野教会我们《积攒快乐》,因为快乐与不快乐都是一天,这是时间的不可逆性。要学习《给自己多一点爱心》,爱自己的身体与心智,“让自己的身心如同蓄积满满的水,待势而已,不致枯竭。”拥有了真正的宁静安详之时“心花开啦”人享受着余裕、满足。当人届四十,我们不属于“惊愕派”,也不归“悔恨派”,原野用一句话勉励后面的人生:每天变傻一点点。到那时“我们光鲜纯洁,不亦悦乎?”(《每天变傻一点点》)相信以此单纯的心性生活,谁还能说自己不快乐呢?
若是人生恰逢某种不幸与痛苦,不该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