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仪君臣之道及为人处世.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郭子仪君臣之道及为人处世

郭子仪君臣之道及为人处世摘要:郭子仪不但被后人认为是“再造王室”的功勋大臣,而且还被评价为“大雅君子”和“社稷纯臣”。他与同时代的武将们不同,忠君始终如一。国家有难时,他挺身而出,只考虑是否有利于国家的治理而从不计较个人的安危;他不贪恋官位,主动避让贤路;处处维护帝王的权威,不言帝王的短处。郭子仪与同事及部下相处,最大的一个特色是“御下恕”,处世为人讲究宽厚之道。他的“宽厚”,并不是纯粹对同事的迁就和对部下无原则的宽松,而是在忠君的前提下对人真诚相待。郭子仪的忠君和待人处世之道,是成就他“完名高节”极为重要的因素 关键词:郭子仪;君臣之道;忠君;为人处世;宽厚 中图分类号:K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11)12-0099-08 中唐政坛上,以战功卓著来衡量,郭子仪其实算不上第一人,如李光弼“战功推为中兴第一”,治军带兵水准更胜一筹。然而历来人们却不是只以战功论英雄,史家对李光弼提出“功臣去就,可不慎邪”,① 评郭子仪却认为是“完名高节,烂然独著”。请看《旧唐书》卷120《郭子仪传》“史臣曰”的记载:“自河朔班师,关西殄寇,身捍豺虎,手披荆榛。七八年间,其勤至矣,再造王室,勋高一代。及国威复振,群小肆谗,位重恳辞,失宠无怨。不幸危而邀君父,不挟憾以报仇雠,晏然效忠,有死无二,诚大雅君子,社稷纯臣。”唐五代的史学家评价郭子仪,认为他再造了王室,功勋高过同时代的人。史学家又在此传的“赞”中说:“猗欤汾阳,功扶昊苍。秉仁蹈义,铁心石肠。四朝静乱,五福其昌。为臣之节,敢告忠良。”他们除了赞叹郭子仪扭转中唐危局的伟绩外,还颂扬他的仁、义,特别强调他的为臣之节。不难看到,郭子仪之所以在中唐名将中评价特别高,他的君臣之道和为人处世是得到后人大力赞许的 一、郭子仪的君臣之道 郭子仪深谙君臣之道,与同时代大部分武将有所不同。据颜真卿和苗晋卿记载,郭子仪出身于官员家庭。其太祖郭履球任隋朝金州司仓,“克己复礼,州邦化焉”。高祖父郭昶任凉州司法,“能世其业,以伸其道”。两人官职虽低,但“丕绪齐美,不殒其名,端操履正,有恒其德,故乡党交友以为法度”。祖父郭美原,官为县主簿,但“识兼精照,明究群书”。父郭敬之“受天正性,承家高范”,官历数州刺史,累勋上柱国,进阶中大夫。郭敬之天宝三年去世时,郭子仪从军不久。② 郭氏祖上虽然官位都不算太高,只是唐朝的中级官员,但世代食大唐俸禄,自然是深深感受到了李唐的皇恩浩荡,认识到了忠君的重要和必要。尤其是到了郭子仪祖父这一辈,不仅自己品行端正,而且开始“明究群书”,认识到了文化学习的重要性,对儒家的一套伦理纲常虽不能有深刻的研究,但基本的道德规范已经遵守。在这种家庭氛围的影响下,郭子仪自小就懂得要恪守忠君之道,端正自己的道德品行 郭子仪君臣之道的核心是忠君,就是史臣说的“晏然效忠,有死无二”,他自己也是一再表白对帝王的忠诚。代宗即位,宦官程元振离间,郭子仪被罢副元帅,任肃宗山陵使。郭子仪拿出了肃宗前后给他的一千多首诏敕,上表自陈说:“世德薄蝉翼,命轻鸿毛,累蒙国恩,猥厕朝列。会天地震荡,中原血战,臣北自灵武,册先皇帝,乃举兵而南,大搜于岐阳。先帝忧勤宗社,托臣以家国,俾副陛下扫两京之妖?。……臣本愚浅,言多诋直,虑此招谤,上渎冕旒。陛下居高听卑,察臣不贰,皇天后土,察臣无私。伏以器忌满盈,日增兢惕,焉敢偷全,久妨贤路。自受恩塞下,制敌行间,东西十年,前后百战……跋涉难阻,出没死生,所仗唯天,以至今日。”③ 这里并不是郭子仪要向代宗表白自己立了哪些战功,而是要让代宗知道他对唐皇宗是如何忠诚的。他强调自己是受肃宗之托,累蒙国恩,所以对帝王是“不贰”、“无私”。他说自己命轻鸿毛,对官位的高低和生死根本无所谓,出生入死前后百战,全凭了自己对“天”的信仰 代宗广德元年,吐蕃入寇,代宗无奈之下以雍王适为关内元帅,郭子仪为副元帅,出镇咸阳进行抵抗。吐蕃部队日益逼近,代宗出幸陕州,“官吏藏窜,六军逃散”,郭子仪急忙从咸阳回到长安。皇帝前脚刚出苑门,后面就有人对皇位有想法了。射生将王献忠带了几百个骑兵回到长安,“胁丰王珙等十王西迎吐蕃”。丰王珙是玄宗的儿子,这时对王位也产生了窥觎之心。他们在开元门内碰见了郭子仪,子仪大声呵叱,献忠只能下马,对子仪说:“今主上东迁,社稷无主,令公身为元帅,废立在一言耳。”也就是说,你郭子仪身为元帅,你一句话就马上可以换一个皇帝。郭子仪没出声,想不到丰王珙却从后面走过来,说:“公何不言!”他还真的想做皇帝了。这时的郭子仪愤然“责让之,以兵援送行在”,把丰王骂了一通,让士兵护送他们到代宗那里。④ 一场本想凭借吐蕃势力的政变被郭子仪化解了。很显然,如果在这场动乱中郭子仪有一点点想法的话,那么唐朝的历史将会被重写。他忠诚于代宗皇帝,“晏然效忠,有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