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微生物实验—细菌特殊构造的染色法及活细菌运动性的观察.docVIP

水产微生物实验—细菌特殊构造的染色法及活细菌运动性的观察.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水产微生物实验—细菌特殊构造的染色法及活细菌运动性的观察

实验六 细菌特殊构造的染色法及活细菌运动性的观察 一、基础知识 荚膜是包围在细菌细胞外的一层粘液状或胶质状物质,其成分为多糖、糖蛋白或多肽。由于荚膜与染料的亲和力弱、不易着色;而且可溶于水,易在用水冲洗时被除去。所以通常用衬托染色法染色,使菌体和背景着色,而荚膜不着色,在菌体周围形成一透明圈。由于荚膜含水量高,制片时通常不用热固定,以免变形影响观察。实验中介绍3种荚膜染色法,其中湿墨水法较简便、并适用于各种有荚膜的细菌。 芽孢又叫内生孢子,是某些细菌生长到一定阶段在菌体内形成的休眠体,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细菌能否形成芽孢以及芽孢的形状、芽孢在芽孢囊内的位置、芽孢囊是否膨大等特征是鉴定细菌的依据之一。 由于芽孢壁厚、透性低、不易着色,当用石炭酸复红、结晶紫等进行单染色时,菌体和芽孢囊着色,而芽孢囊内的芽孢不着色或仅显很淡的颜色,游离的芽孢呈淡红或淡蓝紫色的圆或椭圆形的圈。为了使芽孢着色便于观察,可用芽孢染色法。 芽孢染色法的基本原理是:用着色力强的染色剂孔雀绿或石炭酸复红,在加热条件下染色,使染料不仅进入菌体也可进入芽孢内,进人菌体的染料经水洗后被脱色,而芽孢一经着色难以被水洗脱,当用对比度大的复染剂染色后,芽孢仍保留初染剂的颜色,而菌体和芽孢囊被染成复染剂的颜色,使芽孢和菌体更易于区分。 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细菌是否具有鞭毛,以及鞭毛着生的位置和数目是细菌的一项重要形态特征。细菌的鞭毛很纤细,其直径通常为0.01—0.021xm,所以,除了很少数能形成鞭毛束(由许多根鞭毛构成)的细菌可以用相差显微镜直接观察到鞭毛束的存在外,一般细菌的鞭毛均不能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到,而只能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要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菌的鞭毛,必须用鞭毛染色法。 鞭毛染色的基本原理,是在染色前先用媒染剂处理,使它沉积在鞭毛上,使鞭毛直径加粗,然后再进行染色。鞭毛染色方法很多,本实验介绍硝酸银染色法和改良的Leifson氏染色法,前一种方法更容易掌握,但染色剂配制后保存期较短。 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菌的运动性,也可以初步判断细菌是否有鞭毛。细菌运动性的观察可用压滴法和悬滴法。观察时,要适当减弱光强度以增加反差,若光线太强,细菌和周围的液体难以区分。 二、实验目的 1.掌握荚膜、芽胞、鞭毛染色的原理和操作技术 2.观察细菌鞭毛的形态特征 3.初步了解芽孢杆菌的形态特征 4.学习用压滴法和悬滴法观察细菌的运动性。 三、实验材料 褐球圆属菌(Azotobacter Chroococcus)或胶质芽孢杆菌(B.macilagimosus)约2d元素培养其琼脂斜面培养物;蜡样芽孢杆菌约2d营养琼脂斜面培养物,球形芽孢杆菌(B.sphaericus)1-2d营养琼脂斜面培养物,苏云金芽孢杆菌(B.thurngiensis),假单孢菌(Pseudononas.sp),金黄色葡萄球菌。 四、实验器材、试剂 1.器材:载玻片、盖玻片、滤纸、显微镜、大试管、滴管、烧杯、试管架、载玻片、木夹子、凹载玻片。 2.试剂:绘图墨水,上海墨水厂的“泸水绘图墨水”效果较好,必要时用滤纸过滤后使用,10%甲基紫水溶液,10%结晶紫水溶液,6%葡萄糖水溶液,20%硫酸铜水溶液、甲醇,5%硫酸铜水溶液,0.5%番江水溶液、硝酸银鞭毛淡色液,Leifson氏鞭毛染色液,0.01%芙蓝水溶液,无菌水,凡士林。 五、实验操作 (一)荚膜染色法 湿墨汁法:加一滴墨法于洁净的玻片上,并挑取少量菌与其充分混合,加盖玻片于混合液上,然后在盖玻片上放一张滤纸,向下轻压,吸收多余菌液。镜检时,背景、灰色、菌体较暗,在其周围呈现一明亮的透明圈即荚膜,用低倍镜和高倍镜观察,若用相差显微镜观察,效果更好。 注:墨法最好用“沪光”绘图墨汁,用滤纸过滤后贮于瓶中备用。加盖玻片时勿留气泡,以免影响观察。 干墨汁法: 1.制菌液:加一滴6%葡萄糖液于洁净玻皮一端,挑取少量培养了72小时的圆褐固氮菌或被检菌充分混合,再加一杯墨汁,混匀。玻片必须洁净无油渣,否则涂片时混合液不能均匀散开。 2.制片:左手执玻片,右手拿中一光滑的载玻片(推片),将推片一端边缘置于菌液前方,然后稍向后拉,当与菌液接触后,轻轻地和左右移动,使菌液沿推片接触后缘散开,然后以30度角,迅速而均匀地将菌液推向玻片另一端,使菌液涂成一薄膜。 3.干燥:空气中自然干燥。 4.固定:用甲醇固定1分钟,立即倾去甲醇。 5.干燥:在酒精灯上方、文火干燥。 6.染色:用1%甲基紫水溶液染1-2分钟,水轻洗,自然干燥。 7.镜检:菌体紫色,背景灰色,荚膜呈一清晰透明图。 (二)芽孢染色法 1.制片:按常规涂片、干燥、固定。 2.染色:加数滴孔雀绿染液于涂片上,用木夹夹住载玻片一端,在微火上加热至染料冒蒸气并开始计时,维持5min。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