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章不朽与路.doc
文章不朽与路
摘要: 本文主要针对曹丕“文章不朽”说,试着通过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曹丕个人生活经历体验和自身气质等几个因素来进行阐述说明:“文章不朽”应该是曹丕为自己鲜活生命寻找一条永存的路。
关键词:时间;生命;文章;永存
中图分类号:K20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7-0164-02
《典论》是魏晋时期曹丕的一部政治、学术著作,全书已佚,《论文》只是唯一完整保存下来的一篇。他所论的“文”是非常广义的,比我们现在的“文”要宽泛的多。《典论 论文》是中国第一篇文学批评的专门论文,涉及了文学批评中几个重要的问题,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它对文学的价值的重视:“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在传统里,儒家古有“三不朽”之说。但主要指政治与伦理方面的论著,与文学并无多少关系。曹丕所说的“文章”,则包括诗赋在内。其实文学,特别是偏重抒情的文学,很难说是什么“经国之大业”。过去我们都是把注意力放到它对文学地位的价值影响来论述它。然而却忽略另外的一面,即曹丕为何要这样认识文学呢?难道他真的只仅仅是为文学抬高地位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先回到那段被人熟知的文本中来。他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声,二者必至之常期,末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曹丕这里所说的文章价值和传统儒家的文章价值观明显相悖。在传统儒家三不朽的原则里,立言是次于立德,立功而居于最末的地位。曹丕则反其道而行之,把立言提到了比立德、立功更重要的地位,认为只有文章才是真正不朽的事业,它可以是声名传之于无穷。在作者看来人的寿命有时间限制,光荣和快乐亦局限于自身,此二者有一定的期限,到时候必然完结,而好的文章却可以永垂不朽。然曹丕并没有到此为止,接下来他进一步举例说明:“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制《礼》,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家思。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慑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日月逝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在这里他通过周文王在被拘禁于?h里时推衍出《周易》,周公旦在地位显赫时制《礼》作乐。指出古人不以穷困而放弃著述,不以富贵而转移心思。他们珍惜寸寸光阴超过珍惜璧玉,心里总害怕时光白白的被浪费。但是我们一般人的习性多不努力,常常贫贱时苦于饥寒交迫而不能立言,富贵时沉溺于吃喝玩乐而不能写文章。然这样最后的结果就是时光日复一日的消逝,人的体貌亦日复一日的衰败。光阴似箭,忽然有一天人的身体同归为泥土,而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尚没有了着落,这是志士仁人悲痛之所在。
很显然,从这些字里行间我们感触最多的那就是时间、文章、生命的感叹。时间是流逝的,生命是有限的,有限的生命如何才能在永恒奔流时间中得以永存呢?作者在这里的回答那就是“文章”。只有文章才可以让生命永存。因此,曹丕在这里就不仅仅是在谈论文章的地位。但曹丕为什么要把这条“路”放在“文学”上呢?为何不是其它呢?为什么不是建功立业?或荣华富贵呢?要弄明白“为何”,我觉的应从以下几点可以试着去说明。
首先,应该从当时社会历史大背景下来考虑这个问题。在文学史上,魏晋时期可是个“文学自觉”的伟大时代,然而在中国历史上,这个时代可不是什么好的时代!长期的战争,社会的动乱,国家分裂,政权的不稳定,各种力量为了扩大统治范围,进行着激烈的斗争。同时并立的政权之间总不免相征伐,即使没有战争,统治集团中的权力之争同样充满着杀气。在不断发生的社会动乱中,不但普遍民众蒙受了巨大的灾难,许多上层人士也难免杀身之祸。那么生活在这种朝不保夕环境里的曹丕,无形之中给他带来岁月不居人生无常的深深叹息。
其次,这一时期的社会思想相对而言是自由活跃。这是由于儒家的传统地位发生动摇,各种学说同时并行。士人从经学桎梏中解脱出来,发现了自我,重感情欲望及个性表现.以前秦汉所建立的高度集权的政权,出于特定的历史需要,强有力地抑制了思想的自由。汉代经过改造作为统治思想的儒学,在“天命”这个虚假的前提下编织起礼教的密网,从根本上消弱了个体意识。直到东汉中期以后,才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趋于衰微。东汉后期,对儒学感到厌倦的士人,利用老庄哲学标榜“自然”和“无为自治”等基本特色,借以摆脱传统力量的束缚.进入魏晋时代,这一思潮在社会中更加深入和普遍。曹魏末年,由于政治环境的残酷,于是很多文人纷纷宣称“越明教而任自然”,寄情药酒,行为放旷,毁弃礼法以表示对现实不满和不合作,而强调个人的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如果我们明白这一点就会明白魏晋时期为什么文学那么兴盛。因为文学艺术是最能表现自由精神的一中生命存在形式。这对曹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