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驼帮使命必达.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昆仑驼帮使命必达.doc

昆仑驼帮使命必达   经过数天行车颠簸,最终驶入喀喇昆仑山脉深处的一个小村庄―― 新疆叶城县伊力克西合休乡苦鲁勒村。这里的村民主要以畜牧业为主,近几年,随着政府对乔戈里峰地区的不断开放,苦鲁勒村饲养骆驼和驼工向导队伍渐渐兴起。因为从中国境内北坡攀登乔戈里峰使用的交通工具必须依托骆驼来完成,而驼工则成为了村民们一项重要的工作。      事实上,在新疆地区,骆驼自古以来就是非常重要的交通工具。据成书于战国时期的《逸周书》记载,匈奴、月氏等民族所在地区出产的骆驼非常出名。汉代以后,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西域的骆驼养殖业发展迅速,骆驼数量动辄万计。在丝路重镇,还有专人养殖骆驼,提供给过往旅人和商队使用。   如今,随着公路、铁路和航空运输业的发展,新疆广袤的戈壁沙漠地区早已不再将骆驼作为主要的交通工具。但在自然条件恶劣的喀喇昆仑地区,骆驼运输却萌发出了新的生机。这些柯尔克孜族驼工身处偏僻的喀喇昆仑山脉深处,见过世界上不计其数的著名登山队和登山家,几代人无数次牵着骆驼游弋在往返乔戈里峰崎岖的山路上。   柯尔克孜族驼工在高原极地生存有着丰富的经验。他们能用特殊的口哨指挥骆驼,掌握熟练的技能在骆驼身上捆绑物资,从选择行走路线到观察气象及判断过河的位置,毫不夸张地说,哪里有几条河、哪里是峡谷、哪里有清澈的水源、哪里适合扎营,他们轻车熟路,无不彰显着他们的聪明睿智。   从2008~2012年,四趟喀喇昆仑摄影专题采访,那几位和我相濡以沫的柯尔克孜族驼工向导丹尼尔、阿尤甫、萨拉、托乎纳扎提、阿米尔、吾曼勒、帕拉哈提及生活在苦鲁勒村的乡亲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在高原极地生存那种坚韧的意志、与骆驼的情感留下一幕幕耐人寻味的情景。   昆仑离别情      清晨,我走出昨夜宿营在丹尼尔家的一间小土屋,抬头仰望,天空乌云密布,呼啸的地皮风夹杂着沙土、雪粒弥漫着苦鲁勒村。村里聚齐男女老少30多人,如同过年,非常热闹。成年男子忙着为我们即将出发的驼队捆绑物资,妇女站在一旁等待送行,小孩在忙碌的人群中窜来窜去,我从兜里掏出准备好的糖果分发给孩子们。      这么多老乡还有随行出发的骆驼、毛驴、猎狗汇聚在一起,我端着相机在一旁寻找着可拍的画面,赫然发现一位抱着小孩的少妇坐在地上时不时抹一把脸庞上的泪水,她的身旁还紧紧依偎着一个不到10岁的小男孩,三人一句话都不说,驼队在雪片的飞扬中即将出发。这时,与我同行的托乎纳扎提丢掉手中的骆驼缰绳,拨开送别的人群,快步走到这位抱着孩子的少妇面前,分别在两个孩子的脸蛋上深深地亲吻着,少妇抱着孩子起身,一双含情脉脉蓝色的眼睛直直望着托乎纳扎提。我恍然大悟,原来这是托乎纳扎提年轻的妻子怀着难以割舍的离别深情,为丈夫送行,我被眼前的情景深深感动。   驼队就像一条长龙,浩浩荡荡离开村子,回首眺望,是30多位男女老少挥手送别的身影,我骑着一峰体格较大、性格温顺的骆驼,左摇右晃行走在一条蜿蜒连绵的小道上,路两侧是一丛丛长势茂密的骆驼刺和山上滚下的石头。大概行走了半个小时,苦鲁勒村就被远远抛在驼队后面,我开始与驼工们交谈,询问他们的姓名、有几个孩子、家里饲养了几峰骆驼,他们只能用不流利的汉语和肢体动作回答我。忽然,一辆摩托车的马达声由远而近,萨拉叫停驼队,抓住骆驼缰绳,转过身来向后张望,只见一位穿着红色衣裙的年轻女子,骑着一辆摩托车驶过驼队后停下,随即走到萨拉身边小声嘀咕一会儿,就从衣兜中掏出几盒红河牌香烟塞进萨拉外衣兜里。这个情景被骑在骆驼上居高临下的我,看得清清楚楚。驼队继续前行,那位年轻的女子依然伫立在摩托车旁,目送着牵引驼队的丈夫。隐约可见的红色身影虽已渐渐远离驼队,但仍展示着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景象,我对萨拉说:“羊岗子(意为媳妇)吗?”萨拉笑着点点头。   珍爱骆驼   驼队在山麓洪积扇坡面又行走大约两小时,开始走下河谷,整个河床切割的陡崖足有50米高,河谷里排列着光滑的鹅卵石,骆驼顶着戗风晃悠悠在石头中寻找落脚的缝隙。潺潺的水声、驼工的口哨声和嗖嗖的风声混杂在一起,回荡在河谷。   驼队走到三岔河不足四个小时,年龄稍大的驼工丹尼尔对我说:“呼郎呆到!”(意为睡觉)。看来驼队要在这里宿营过夜。面对头顶高高挂起的太阳,我诧异,怎么才走了几个小时就要睡觉?心想:是不是骆驼按天计算费用,驼工们有意拖延?其实不然,四趟昆仑之行,我知道了一些驼工和骆驼的常识,阿尤甫见我仍然骑在骆驼上显出无奈的样子,做了一个身体下蹲,两腿向外张屈,指指河床中的石头,又指向骆驼并慢慢挪动双脚说:“ 骆驼‘塔什郎’!”(意为死亡)。他是用肢体动作向我解释,骆驼长时间行走在石头缝中腿部肌肉会坏死的。      他们迅速解开骆驼上捆绑物资的绳索,卸下驮包,然后把骆驼牵到避风处,一边守着骆驼不让骆驼卧下,一边拾柴点火烧水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