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错政论文艺术特征探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晁错政论文艺术特征探析.doc

晁错政论文艺术特征探析   摘要:汉初晁错的政论文影响较大,被称作“西汉鸿文”。其政论文虽以逻辑的谨严和议论的深刻精辟见长,但并非不讲究文彩。而现今学界对晁错政论文的艺术特征的研究还较少,本文将试图侧重于艺术方面对其作以浅探。   关键词:晁错;政论文;艺术特征   中图分类号:K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2-0142-01      晁错(公元前200―公元前154),颖川(今河南禹县)人,《史记》卷一百零一、《汉书》卷四十九有传。《史记?袁盎晁错传》称他少学申商刑名与轵张恢所,于洛阳人宋孟、刘带同师。文帝时以文学为太常掌故,被遣从济南伏生学习《尚书》。后为太子家令,数上书文帝,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景帝即位以为?仁罚?又请削诸侯之地。于是吴楚七国以诛错为名反,且袁盎乘机说景帝,将错衣朝衣斩于东市。今存较为完整的晁错作品共八篇,皆为政论文,均保存在《汉书》中,分别是《言皇太子宜知术数》、《言兵事疏》、《守边劝农疏》、《复言募民徙塞下》、《贤良文学对策》、《论贵粟疏》、《削藩策》、《奏勿收田租》,另外还有部分奏章和只言片语散见于各种史书、类书中。司马迁说他“敢犯颜色以达主义,不顾其身,为国家树长划。”(《史记?太史公自序》)刘知几评价其:“识洞幽显、言穷军国。”在就艺术方面而言,鲁迅先生称赞晁错的政论文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本文试图从骈赋色彩和言语表达方面进行分析晁错政论文的艺术特征。   一、富有骈文和赋的色彩   任何文体在其发展过程中与其它文体都是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的,更何况是同一时期的不同文体,因而晁错的政论文自然融合了处于形成和发展时期的骈文和汉大赋的因素。就骈文而言,刘勰在《文心雕龙?丽辞》中云:“高下相须,自然成对……言对为易,事对为难,反对为优,正对为劣。”可见,骈文最大的特点是对偶。所谓对偶,就是用语法结构基本相同或者近似、音节数目完全相同的一对句子,来表达一个相对立或者相对称的意思。在《复言募民徙塞下》中:“使五家为伍,伍有长,十长一里,里有假士;四里一连,连有假五百;十连一邑,邑有假候。”“五家为伍、四里一连;十长一里、十连一邑;里有假士、邑有假候。”皆为对偶。又如《贤良文学对策》:“故黄帝得力牧而为五帝先,大禹得咎蒜而为三王祖,齐桓得管子而为五伯长。……天下寒心,莫安其处。奸邪之吏,乘其乱法,以成其威,狱官主断,生杀自态。”其中“五帝先、三王祖、五伯长;刻于玉版、藏于金匾、历之春秋、纪之后世等”在字数、句式、意思方面也皆为对偶。   就赋而言,刘勰《文心雕龙?诠赋》解释汉赋的主要特征为“铺采?の模?体物写志也……述客主以首引,极声貌以穷文”。其中“述客主以首引”是指采用主客问答的结构方式;“极声貌以穷文”是指极力描写的声情形象包括敷陈渲染,粉饰夸张。在主客问答上晁错的《贤良文学对策》整篇文章都是按照问答的结构来组织的,即针对诏策“明于国家大体”,“通于人事终始”,“直言极谏”,“吏之不平,政之不宣,民之不宁”,“悉陈其志,毋有所隐”逐一进行回答。且晁错在行文中极力的铺张,夸饰渲染。如《贤良文学对策》中以“古之五帝”回答汉文帝的“明于国家大体”的诏策:“臣闻五帝神圣,其臣莫能及,故自亲事,处于法宫之中,明堂之上……河出图,洛出书,神龙至,凤鸟翔,德泽满天下,灵光施四海。”文章用近200字做铺垫、夸张,实际上是表达了五帝圣明,造福人间万物。又如在回答“通于人事终始”时:“臣闻三王臣主俱贤,故合谋相辅,计安天下,莫不本于人情。人情莫不欲寿,三王生而不伤也;……百姓和亲,国家安宁,名位不失,施及后世。”内容同样用较多的文字做铺垫、夸张,实际上仅表达了“古之三王”由于“本于人情”施政从而倍受人们的欢迎的主题。   二、语言丰富、激切质朴   奏议体散文所陈奏的对象是掌握着生杀大权的至高无上的皇帝,稍有不慎,便会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奏议者既要明了法律国政,博通古今,还要了解陈奏的对象,即皇帝的处境、情绪、性格、爱憎。既不能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也不能突兀冲撞,这就需要语言委婉谨慎。仔细观察,会发现晁错的政论文都具有这样的特点。《言皇太子知术数》中“人主所以尊显功名扬于万世之后者,以知术数也。”皇太子不知术数,而要具备此能力,必须知“治其众”,“听言受事”,“安利万民”,忠孝事上”,“此四者,臣窃为皇太子急之”。皇太子应该懂得治理国家的方法。在文章的第二部分,语言委婉谨慎表现得更加突出。首先以臣之愚,诚以为不然”开始,接着连用了三个“窃”,以“唯陛下裁察”收尾。“愚”是自谦词;“窃”,是谦指自己的意见;“唯陛下裁察”,是说这些意见仅供陛下考虑决定,主动权在皇帝身上,充分尊重皇帝。在《言兵事疏》中,晁错以“臣闻”、“窃闻”、“臣又闻”、“臣又闻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