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子的胸膛是故乡.doc
汉子的胸膛是故乡
2006年春节前夕,苏北射阳县临海镇五岸居委会居民徐为余的家里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当东北老人于友明吹灭他69岁生日蜡烛后,站起身来端起酒杯饱含深情地说:“我先敬你们一杯!13年了,是你们收留了我,把我当亲人看待,让我过上了好日子,不然我这把老骨头早就化成灰了……”说完,老人一饮而尽,幸福的泪水溢满了眼眶。13年,这位东北老人为什么有家不能回?13年,在江苏一位普通的农民家里又是演绎怎样一个超越亲情、至爱至亲的动人故事?
走亲失散 流浪三年命悬一线
1991年的春天,于友明从大山沟里随侄儿到黑龙江大哥于石银家去探亲。不料,这天中午,在吉林火车站转车时和侄儿走散了。于友明找了半天仍不见侄儿的踪影。
天渐渐黑下来了,望着街上闪烁的霓虹灯,行色匆匆的人群,川流不息的车辆,只熟悉大山的于友明不知何去何从,心中一片茫然。饥肠辘辘的他早已唱起了“空城计”,一摸身上,带来的500多元钱也不知什么时候不翼而飞,他顿时吓出一身冷汗,不由得瘫倒在地,好一会才镇定下来。没有办法,从不向人低头的他只好硬着头皮向路人乞讨。
他想跟人家借个宿,养足精神明天再作打算,可人家一看他是个来路不明的人,都谢绝了他的请求。
身无分文,又不知家在何处,于友明就像一只断了线的风筝,随风飘荡。他天真地想,自己是沿着铁路来的,再沿着铁路就能摸回家。
分不清东南西北的他,漫无边际地沿着铁路走,饿了就到有人家的地方乞讨填饱肚子,实在找不到吃的,就吃火车上旅客从车窗扔下来的食物;一个月下来,鞋子磨破了,他把一分一分乞讨下来的10多元钱买了一双鞋子,继续往前赶。
可是半年下来了,于友明连家的影子都没找着,更令他没想到的是反而离家越来越远了。
由于长时间过着乞讨生活,他头发长了,浑身脏兮兮的,已变成一个真正的流浪乞丐了。加之和人言语不通,人们对他更是另眼相待,不是把他当成痴子,就是把他当成傻子。有一次,他偷偷地爬上了一节装煤的火车,躲在车厢里坐了一天后被人发现,任凭他怎么解释,对方还是把他当成精神病人无情地赶下了车。
1992年8月的一天,天热得像蒸笼。于友明穿着在垃圾堆里捡来的短裤、背心,在山东境内的铁路旁走着,冷不丁窜出三条狗,冲着蓬头垢面的于友明汪汪大叫。于友明捡起木棍赶它们,其中一条黑狗趁其不备,扑上前来恶狠狠地朝于友明腿上就是一口,于友明“哎呀”一声瘫倒在地。几条狗被他突如其来的惊叫声吓得仓皇逃窜。于友明摸着鲜血淋淋的伤口,不由得老泪纵横。他拖着伤腿,一瘸一拐地找了个桥洞,在桥洞躺了两天两夜不能动弹,幸亏一位姑娘发现了,见他奄奄一息,腿上的伤口又化脓,便找来消毒药水和消炎药,送来饭菜,才让他逃过一劫。
1992年除夕之夜,人们都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于友明孤苦伶仃地蜷缩在一座大桥的桥洞里。外面烟花四射,鞭炮声声,犹如炸在他的心里一样,于友明难受极了。他艰难地爬起来,来到桥面上,他仰面放声大喊:“老天啊,我的家到底在哪里啊!”喊声在天空中回荡,可谁也不知道他的家到底在哪里。他喊着喊着,泪水不由得簌簌而下。
桥下的河水哗哗流淌,仿佛勾画着老人流浪一年多来的多舛路途。
不知走了多少路,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于友明回家的激情在他的心底已渐渐泯灭,他开始不沿铁路走了,因为铁路边上居住的人家太少了,乞讨起来很困难,再这样下去恐怕生命难保。他不知道这种凄凉的流浪生活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1993年6月12日,江苏省射阳县鲍墩大桥下面围着一团人,人们对一位躺在桥下一动不动的老人指指点点。老人身上不时散发出刺鼻的臊臭味,不少人看了掩鼻而去。
老人性命生死攸关。
家在何方 如海的胸膛成故乡
这天,临海镇五岸居委会村民徐为余起了个大早,他养殖的鱼急需鱼饲料,便叫了一辆手扶拖拉机,到离家30多公里外的鲍墩乡去买鱼饲料。就在他途经鲍墩大桥时,看到大桥下面的一幕,他当出了什么事故,“停下,快停下……”坐在车上的徐为余大声地喊着。他跳下车,拨开人群一看,只见一个蓬头垢面、满脸毛茸的老人奄奄一息地躺在那里。
这是一条人命啊!哪能见死不救呢。心地善良的徐为余大胆地走到老人跟前,用手摸了摸老人的鼻孔,发现老人还有微弱的呼吸。救人要紧!徐为余立即跑到附近的村民家中找来白糖和开水,冲和后一口一口地喂到老人的嘴里。老人慢慢地睁开双眼,有气无力地用手指了指肚子。徐为余贴到老人的嘴上,只听老人发出微弱的声音说:“我饿,我饿。”徐为余想请围观的人帮助他把老人抬上拖拉机,可大家都怕沾这个污垢满身的老人,谁也不愿上前帮忙。有人说,这人像个精神病人,救活了说不定像个黏砣在手上,想甩也甩不掉;还有人说,救他干吗?真是没虱子找虱子往头上挠。更有人说,让他自生自灭算了。闲言碎语并没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