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兴安岭呼中北山洞遗址考古发掘新收获及认识
大兴安岭呼中北山洞遗址考古发掘新收获及认识 摘要:2016年9月,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大兴安岭呼中北山洞遗址进行主动性考古发掘工作。本次发掘根据洞穴走势、采用北偏东20°方向布方,共布1×1平方米探方40个,发掘面积40余平方米,发掘深度最深为3.5米。共清理灰坑3座(编号2016HBH1~H3),灶址或用火遗迹16处(编号2016HBZ1~Z16),出土石器、陶器、骨器及动物骨骼等文物标本共计1900余件,取得了丰硕成果
关键词:呼中北山 遗址 新收获
中图分类号:K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8-0084-02
2013年9月,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兴安岭地委宣传部联合开展大兴安岭岩画调查,首次发现该洞穴遗址,在洞口岩壁上发现一处疑似鹿纹的暗红色彩绘岩画。2014年8~10月,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初步考古试掘中获得重要成果。①为进一步明确该洞穴内各层堆积的文化内涵及年代,推进大兴安岭地区考古学及岩画学的深入研究,2015年年初,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申报该遗址的主动发掘计划,并获国家文物局审批通过
一、地层堆积及包含物
发掘区地势北高南低,呈斜坡状。南部近洞口外部区域的堆积较厚,灰坑、灶址等遗迹均分布于此。北部洞穴内部堆积相对较薄,无遗迹分布。地层堆积自上而下分为10层:
第1层:黑灰色土,土质疏松,内含有少量的植物根系、石块、近现代垃圾,该层在发掘区均有分布,厚约0~30厘米,为近、现代扰土层
第2层:黑褐色土,略带砂性,土质较疏松,内含有少量碳屑、碎石、大石块,该层分布于发掘区南部,厚约0~10 厘米,出土少量陶片、石器、动物碎骨等遗物,为鲜卑文化时期堆积。该层下开口的遗迹有Z1、Z6、Z8
第3层:灰褐色土,略带砂性,土质较疏松,内含有少量碳屑、碎石、大石块,该层分布于发掘区南部,厚0~10 厘米,出土少量陶片、石器、动物碎骨等遗物,为新石器时代晚期堆积。该层下开口的遗迹有Z2、Z9
第4层:新石器时代晚期层,黄褐色土,略带砂性,结构较紧密,内含有少量碳屑及大量碎石、大石块,该层分布于发掘区南部,厚0~20 厘米,出土少量石器、动物碎骨等遗物,为新石器时代晚期堆积。该层下开口的遗迹有H3、Z3、Z10
第5层:新石器时代早期层,黄褐色土,略带砂性,结构较紧密,内含有少量碳屑、碎石、大石块,该层分布于发掘区南部,厚约0~30 厘米,出土一定数量的石器、动物碎骨等遗物,为新石器?r代晚期堆积。该层下开口的遗迹有Z11
第6A层:黑褐色土,略带砂性,土质较疏松,内含有大量碳屑、碎石及大石块,该层分布于发掘区南部,厚约0~30 厘米,出土大量石器、陶片、动物碎骨等遗物,为新石器时代早期堆积。该层下开口的遗迹有H1、H2、Z5、Z7、Z15
第6B层:灰褐色土,略带砂性,土质较疏松,内含有少量碳屑、碎石,该层分布于发掘区东南部,厚约0~25厘米,出土少量石器、陶片、动物碎骨等遗物,为新石器时代早期堆积。该层下开口的遗迹有Z16
第7层:黄褐色土,略带砂性,土质较疏松,内含有大量碎石及大石块,该层分布于发掘区南部,厚约0~25 厘米,出土少量石器等遗物,为新石器时代早期堆积。该层下无遗迹分布
第8层:黄灰色土,砂性较强,土质疏松,内含有大量碎石、大石块,该层在发掘区均有分布,厚约20~40 厘米。出土少量石器、动物碎骨等遗物,为新石器时代早期堆积。该层下开口的遗迹有Z12
第9层:浅黄色土,砂性强,土质较疏松,内含有大量碎石、大石块。该层在发掘区均有分布,厚30~70厘米,出土少量石器、骨器、动物碎骨等遗物,为旧石器时代晚期堆积。该层下开口的遗迹有Z13
第10层:灰褐色土,砂性强,土质较疏松,内含有大量碎石、大石块,该层分布于发掘区南部,厚约0~50 厘米,出土少量石器、动物碎骨等遗物,为旧石器时代晚期堆积。该层下开口的遗迹有Z14
第10层以下为青灰色砾石层,含土量极少,无包含物,较为纯净。该层在发掘区均有分布,未完全发掘至底,仅在发掘区南、北部局部探方发掘,厚约1~15米。该层无遗迹、遗物分布
二、出土遗物概述
(1)石器:共出土1774件,器类包括石片、石叶、石刃、石镞、刮削器、石核、断块、石珠、磨盘、石锤、石球等,各文化层内石器的出土情况详见下表
(2)陶器:可复原筒形罐1件(新石器时代晚期),陶器口沿残片5件(鲜卑时期1件、新石器时代早期4件)、器底2件以及陶器腹片100余件
(3)骨器3件,器类为镞1(残)、匕2件。另出土有动物牙齿、碎骨标本等50余件
三、分期与年代
以整个发掘区层位上的叠压、打破关系为基础,通过对地层、遗迹中出土遗物的全面分析和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清版)-B-T 4798.2-2021 环境条件分类 环境参数组分类及其严酷程度分级 第2部分:运输和装卸.pdf VIP
- 《插花与花艺设计》课件——项目四 礼仪插花.pptx VIP
- 《通信数据分析与实战》课件——第六章 Kafka 分布式发布订阅消息系统.pptx VIP
- GA∕T 1424-2017 法庭科学合成纤维物证检验 红外光谱法.pdf
- 大数据平台与编程第9章 分布式消息队列Kafka.pptx VIP
-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课程标准.docx VIP
- 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中级379)基础知识强化训练精练试题解析.docx VIP
- 2025高考英语全国II卷试题分析及备考策略指导课件.pdf VIP
- 销售人员必备的素质.ppt
- 2025年机动车检测站授权签字人试题题库及参考答案(通用版).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