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曲周 情系盐碱地治理.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扎根曲周 情系盐碱地治理

扎根曲周 情系盐碱地治理位于河北省南部平原的曲周县在历史上旱、涝、碱、咸危害严重,导致农民生活贫困。1973年,在周恩来总理“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利资源合理开发利用”重要指示下,原北京农业大学盐碱土改良研究组进驻曲周县北部盐碱地中心的张庄村,建立了“治碱实验站”,并开始了“改土治碱,造福曲周”的伟大事业。经过长期的研究与实践,曲周实验站提出了黄淮海平原季风气候带区域水盐运动规律和“工程生态设计方法”,建立了盐渍化障碍因素综合治理工程配套体系。完成了曲周北部28万亩盐碱地综合治理的任务,昔日的盐碱滩变成了今日林茂粮丰的米粮川。 曲周实验站是中国农业大学历史最长、贡献最大的野外实验站。历史上,这里取得了包括国家特等奖在内的近20项科研成果,走出了2位院士、2位校长、近60位教授,培养了一大批研究生,这些人目前在各自的岗位上都为国家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牛灵安就是这个实验站的一员,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土壤培肥、土地利用方面的研究。他求知若渴,情系土地,他无私奉献,与团队密切合作,结合当地土地实际,在土地开发利用、系统改良方面颇有建树。 求知若渴 心系土地 牛灵安从小就从父辈那里了解到知识的力量,但在那个年代,别说学习,就是生活的条件都很差,吃不饱、穿不好。但牛灵安的父辈从小就给他讲解别人的成才经历,在他幼小的心里就埋下了考大学、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愿望。1983年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一所中专学校任教。在教学的过程中,他渐渐感觉到单纯的教学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能量,也不能很好地服务于社会。1990年,他参与了北京农业大学的科研课题,在科研工作中,他接触到了一些国家科研的顶尖人物,他们有些是博士、博士生导师,有些是院士、政府特贴获得者,还有各领域的专家。牛灵安在同这些人接触的过程中大开了眼界,同时他也感到自己压力很大。事隔十多年,牛灵安又回到教室,回到知识的海洋,将压力变为动力,分别于2000年取得了硕士学位、2005年取得了博士学位,2006年调入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盐碱土面积约有20多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1%,盐碱地的危害主要是农田土壤中盐分离子含量较高和离子毒害,使植物根系难以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引起“生理干旱”和营养缺乏症,甚至到了影响作物生长的程度。面对中国盐碱地的现状,牛灵安发表了《盐渍土利用过程中土壤磷素的累积与利用》、《盐渍土持续利用过程中土壤有机质演化的阶段特征》、《盐渍土熟化过程中腐殖质特性的研究》等相关论文。在他论文中系统地总结了治理盐碱地主要采用适时合理地灌溉,洗盐或以水压盐;施用有机肥、或种植绿肥作物,以便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配肥地力;采用化学改良、施用土壤改良剂,提高土壤的团粒结构性能、提高保水力;中耕,切断土壤表面的毛细管,减少地面蒸发,从而防止土壤返盐的方式。牛灵安以中国农大曲周实验站为依托进行相关科研,为盐碱地的改良治理提出了很多实用的意见和方法。 团队合作 无私奉献 科研工作是很枯燥的,而农业科研的环境更为艰苦。但牛灵安乐在其中,自己不觉得有什么辛苦和烦恼,反而倒觉得责任重大,生活很充实。牛灵安带领实验站的学生及职工扎根基层,把研究工作做到田间地头,充分发扬了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5年来,牛灵安和他的课题组所承担的研究都是科技部下达的科技支撑计划或者“863”计划,所取得成果也是瞄准了国民经济主战场的核心问题,比如在“十一五”期间牛灵安所在的课题组针对黄淮海平原植棉区大量冬闲田的存在,导致冬季地表裸露、冬春季节土壤水分蒸发严重、沙尘天气发生频率高;春季覆膜植棉,又出现大量农膜和农药污染等现象,开展了棉麦连作、棉花工厂化育苗、机械化移栽技术研究与示范工作,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在收获一季棉花的基础上,多收获一季小麦,一亩地当两亩地用,他们的论文在2010年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国际会议欧洲分会上宣读;他们的成果被中央电视台7频道科技苑栏目以《棉麦连作,省力赚钱》题目播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牛灵安认为,一个优秀的科研团队,首先应该是一群志同道合、不计个人得失、拼搏有为的个人组成的团队。他们的科研团队,从一开始就有一位领军人物――辛德惠院士,以他的“锐意探索,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淡泊明志,身为民先的高尚品格;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鼓舞了牛灵安。此后,他们团队的核心人物是郝晋珉教授,以他诗人般的豪放、战略家的胸怀和博学、宽厚待人的态度,以及科学家严谨的治学理念将大家凝聚在一起,奋力拼搏,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绩,2005年,他们团队的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年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年郝晋珉教授获得周光召农业科学家奖,曲周实验站也获得科技部野外科技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 牛灵安和他的课题组成员在“十一五”期间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