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讲课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06至11年已考虚词归纳 常考型:于(4次)、其(3次)、而(3次)、以(3次)、焉(2次) 已考型(1次): 乃、与、所、为、因、也、且、之、乎 未考型 何 2012年已考虚词归纳 (安徽)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以母丧解,服除,为工部侍郎 ???? 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B. 不意休能尔,仁者之勇也 ??? 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C.?时政所得失,言之未尝不尽 ???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何自戚戚,不逐去之 ???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对照比较法,就是熟记一些文言虚词的典型例子,将句子、意义和用法一同记住,在做题过程中,将给定的句子与典型例句进行比较,推出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虚词判断方法。 【解析】第(3)句“而”表承接,一目了然,第(4)句就有疑惑,好像也是表承接的连词。承接有时间上的,有逻辑上的。第(3)句属前一种情况,“闻言”先发生,接着“怒”这种行为再发生;而“逾庖”是表示去“宴”的行为方式,所以应是修饰关系。 (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6)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解析】这两个“而”字,连词,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假使”。复习时找找规律,就会发现,它们的位置很特别,都在主语和谓语之间。把这两个例句牢牢记住,考试时就不难辨别了。 三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如“宋何罪之有”,即“宋有何罪”(《公输》);四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如“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五是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六是音节助词,无实义,如“久之,目似瞑”(《狼》)。以上一至五是结构助词,通过分析虚词的词性,以理解其意义和用法。 (2)作介词:它位于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之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等,用于形容词后,表示比较,可译为“比”,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 3.语境推断法 一个虚词往往有多种用法,要理解其句中用法,必须根据上下文来确定,如“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赤壁赋》),“以”前有动词“驾”“举”,后又有“属”,动作具有连贯性。因此,句中的“以”应为连词。又如“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赋》),后句没有紧承前句“一世之雄”的功名大加赞许和充分肯定,而是用“安在”逆接,可见句中的“而”为转折连词,可译为“可是、却”等。 5.标志识别法 有些虚词是构成特殊文言句式或固定词组的标志词,如表被动的“见、于、为、为所”等,表宾语前置的“之”(如“何陋之有”)、“是”(如“惟利是图”)等。“是以=以是”,译为“因为这”;“无以”译为“没有用来……的”;“其……之谓也(乎)”根据情况可译为“大概(恐怕、难道)说的是……吧(吗)”。 【解析】①句的“以”与后面的名词性短语“沛公言”结合,②句的“以”与后面的代词“之”结合,分别构成介宾短语,可见两个“以”都用作介词。③④句的“以”与后面的动词“啄”、“入”结合,且处于两个动词的中间,起连接作用,故为连词。 【解题指津】“以”后面是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时,它是介词。如“以”处在两个动词的中间,这两个动词表示的行为动作等有时间上或动作上的先后,那它就是连词。 【解析】①②句“因”的后面分别是名词“河”、代词“之”,它们在句中表凭借,是介词;③④句“因”的后面分别是动词“造”、“喜”,在句中理解为连词的“因为”。 【解题指津】“因”在句中用于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前面时,“它”是介词;如果“因”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就是连词。因为介词常与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等构成介宾短语,而连词是不能的。 课堂小结 有效地复习文言虚词,除了以上方法外,还应掌握一定量的文言虚词词汇。在了解高中课本所出现的全部虚词的前提下,再重点掌握18个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复习时尽量去梳理虚词在课文中出现过的所有义项和用法,认真归纳总结,把握规律,以便举一反三,类化迁移。 例: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以”作介词后面跟名词或代词或名词短语,构成介宾短语在,句中充当状语 例: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以”作连词时,后面通常都是动词 例:1、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2、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助 词 古代汉语中的助词指不能单独使用,也不能充当句子成分,只在句中起某种辅助作用的词。它一般分为 结构助词(“之”), 语气助词(“焉”“为”)、 音节助词(“其”“之”“而”)两类。 叹词 感叹或呼唤、应答的词。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觉今是而昨非。 【解析】两个“而”字毫无疑问都是连词,第(1)句表转折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