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无龄感”(外一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说说“无龄感”(外一篇).doc

说说“无龄感”(外一篇)   第一次看到“无龄感”这个词,大约是一个月前一位七十多岁的朋友发给我的。凭着望文生义,我以为无龄感,就是没有年龄的概念,所指对象应该是老龄人。   后来到百度搜索,无龄感方面的内容很多。它源自一个丛书名。因为契合了一部分人的心理,故而流传很快,不长时间内,就成了网络热词。   所谓无龄感,是指老龄人不为年龄所累,心态年轻,心理健康,勇于进取,热爱生活。   无龄感是一种生活态度,是对自己保有信心的能力,也是超越自我、战胜自我的精神状态。   我曾见过两位年龄相同的男性教授。一位觉得自己已经老得不行了,懒得出行,懒得接触网络等新生事物,懒得从事一切有益有趣的活动,动作迟缓,语音沉闷,整天将头缩在脖子里。另一位教授精神勃发,活灵活现,说失去的时间太多太多了,要抓紧时间学习、娱乐,讲课、科研、旅游,整天像一条小鱼游弋在浩瀚的大海里。那一年他俩都是四十九岁。   人的年龄如同树之年轮、牛之牙口,表明的是动物生长的阶段,并不妨碍其生长。无垠大地,千年古树多的是。   什么样的态度,注定什么样的生活,什么样的生活注定什么样的人生。   拥有无龄感,不一定能成就轰轰烈烈、顶天立地的人生,但一定可使老龄生活轻松、愉悦。   一位美国人说过,四十岁人生刚刚起步。这是典型的无龄感生活态度。从某个角度看,此言得矣。四十岁,有学历,有阅历,有失败的教训,也有成功的经验,而且大都过了结婚生子期,从事工作是不是更加精力充沛,得心应手啊。   一个月来,一再玩味,如同口含橄榄,余味不绝。   无龄感无疑是一个新词,但最早践行者,古已有之。在我的认知范围内,孔老夫子是最富无龄感的人。   有一天,叶公向子路了解孔子的情况,子路没有回答。孔子知道后,对子路说:“你怎么不说,他的为人啊,发愤起来忘记了吃饭,欢乐起来忘记了忧愁,不知道衰老即将来临。”   这可不是我在编故事,《论语》里有确切的记载。《论语?述而》云:“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孔子晚年,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教育学生、整理文献上,哪还有时间感叹“齿牙摇落”之衰败。   想想也是,如果孔子有很强烈的年龄概念,而且将其摆在脸上,体现在行动上,一定整天唉声叹气,老气横秋,还能与他的学生相处甚欢,以至经常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坐下来谈理想、论人生吗?他与学生的年龄差距太大了,最大的相差四十来岁,按说师生之间横亘着几条代沟了。正因为孔子心态年轻,积极作为,平等交流,所以跨越了年龄鸿沟,没有一个学生说老师老了,甚至嫌弃他老了。有一天,孔子与几个学生讨论人生志向,学生们都不开口。孔子启发说,虽然我的年龄比你们长些,但不要拘束,谈谈将来想做什么。子路、冉有、公西华先后发言,孔子或笑或默不作声,唯独曾??言之一出,立即得到孔子的赞同。曾??说,暮春三月,已经穿上了春装,邀上五六个成年人,带上六七个小孩子,在沂水里沐浴,到雩台上乘凉,唱着歌回家。可见,孔子的心态多么年轻,生活情趣何等高雅。   这个故事就是《论语?先进》里著名的《子路、曾??、冉有、公西华侍坐》。   《论语》里的孔子始终是年轻的,阳光的,进取的,也是率真可爱的。   孔子的经历是一个传奇,孔子思想的影响是一个传奇,孔子的寿命也是一个传奇。   史料显示,孔子生活的年代,人的平均寿命在30?D40岁。《史记?世家》曰:“十六年壬戌四月己丑,孔子卒,年七十三,葬鲁城北泗上。”孔子的寿命差不多是一般人的两倍。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影响人寿命长短的主要有三个因素:遗传、保健、心理,而心理因素的影响几乎是前两者之和。不排除孔子的遗传基因好,也不排除他老人家讲究饮食在内的保健(孔子在饮食方面确是特别有讲究,另文再叙),但心理健康、心情愉快是至关重要的。这一点也不是本人的臆测,有史实作证。   孔子曾几度带着他的学生周游列国。有一次在陈蔡之间绝粮,跟随的学生们都病得起不来,性急的子路都发火了。可老人家很乐观,很从容,无忧无虑,保持着君子的品行。没有足够的心力,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如何能做到。   《论语?卫灵公》是这样记载这个故事的:“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那一年,孔子已经六十三岁。   人有寿夭,草有枯荣,万物皆有生死,此乃自然之理也。一个人一味地将年轮套在脖上,只能越收越紧。倒不如,忘了年龄这个劳什子,行止有方乐生活,率性而为不逾矩。如果能做到像孔子那样“发愤忘食,乐而忘忧”就更好了。   不要太把年龄当回事,年龄只是一个时间概念,怎么活,活出怎样的人生,与年龄无关,是人自身的思想行为决定的。   故而,我非常认同“无龄感”。   耳顺?快乐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