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郑胜宁雕刀铸真情.doc
郑胜宁雕刀铸真情
今年1月10日至2月10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展。一件题为《孩子,就是老师的生命》的黄杨木雕,被展览艺术委员会作为重点作品进行推介和宣传。一批又一批的观众对创作这件作品的郑胜宁大师“表示敬意”,专家也当着郑胜宁的面赞许道:“你创作的地震中的教师形象是活生生的,有激动人心的思想感情,是当今时代的‘这一个’。”其实,这件作品早就为郑胜宁赢得了荣誉,在不久前举办的第九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获得了金奖。
郑胜宁第一次在全国工艺美术展中获得金奖是在1991年,他以《鱼篮观音》《老子》《楚魂》等参展,赢得刘开渠根艺奖金奖。此后,郑胜宁仿佛与金奖有缘,创作的《亲昵》《神医华佗》《大江东去》等都被专家和观众看好,多有金奖斩获。他的黄杨木雕作品多次选送到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展示,有的还被选为国礼。1996年,郑胜宁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于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1999年他被选为浙江省根艺美术学会主席。
说起《孩子,就是老师的生命》这一佳作,郑胜宁就动了真情。5?12汶川大地震的灾难,举国悲痛,郑胜宁的心也被深深震撼了。媒体的现场报道感人至深,《先救孩子》重点新闻中,老师们临危不惧抢救学生的一个个催人泪下的动人事迹,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脑海里产生了清晰的轮廓,于是立刻构思,构图,制作,一气呵成。作品表现了一位女老师双手各拎着一个孩子疾步逃离地震现场,午睡中的男孩裤子还没穿好。地震灾害之中越能体现大爱无疆,作品向神圣的人民教师致敬,感谢他们对事业的忠诚和对孩子满腔的爱。在创作材料上,郑胜宁精选了一段千年树龄的珍贵黄杨木,采用圆雕、镂雕以及群雕的技法与点、线、面的现代手法相结合,在人物的脸部、手部等肌肉部分进行精雕细刻,了无凿痕。而衣纹留存雕刻刀痕,底座上更多的强调了刀痕的肌理,以此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突出作品的主题和环境。
郑胜宁创作出如此精湛的现实题材的黄杨木雕作品,决非偶然,是他长期来对现代人物题材的表现上进行探索和创造的必然,是他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之使然。郑胜宁在他撰写的《谈黄杨木雕现代人物的塑造》一文中说:“继承传统,不是简单地因袭照搬古人的东西,更不应把明、清的风格当作唯一的传统……。应该看到,传统的黄杨木雕有很大的时代局限性,在题材上不出僧、佛、高士及仕女,虽偶及于渔、樵等庶民百姓,但所占比例甚低,于是作品因创作题材过于雷同而缺乏新意。在表现手法上,老一套或刻画形象方面的概念化,老调子,千人一面,缺乏个性。因此黄杨木雕的创新至关重要。”郑胜宁既继承传统,又在真实反映生活的前提下创新,他的《套马》《春暖》《岁月》《黑头发飘起来》等作品,就是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又使作品传神、写意、抒情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民间艺术来自于民间,根植于民间的生活,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除了反映大家关注的重大题材外,郑胜宁的创作对象也会涉及平凡的甚至被遗忘的一些社会底层的小人物。黄杨木雕《老木匠》《穿街走巷》《修鞋走天下》这系列作品再现了普通手艺人,带着简单的工具走街穿巷的磨刀师傅、木匠师傅和背着修鞋机器讨生活的修鞋师傅,曾经在城市和乡村的角落时常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这些以自己的手艺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方便,换取微薄的收入来养活自己的手艺人,也许会被个别自视高人一等的人鄙视,然而他们从未看轻自己,坦坦荡荡为自己的生活奋斗。作品之一的修鞋师傅坐在矮凳上,腿上铺着衬布,一边忙着手中的活计一边在和顾客攀谈。这一系列作品都是反映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生活的,看似微不足道,却能从人们忽略的小人物中体现伟大之处,这样从生活中来的题材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在创作表现上,作者细腻刻画并配以多种工艺手法和技巧,使人物的精神风貌和多元的社会层面显现出来,同时也歌颂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在郑胜宁的作品中除黄杨木雕外,根雕作品占了很大的比重。根雕的最大特点和价值在于其独一无二,每件作品都是根据根材的自然形态、质地、色泽等确定题材和内容,依形赋意。因此,材料的选择对于根雕创作来说至关重要,可以说一块好的根料是作品成功的一半。根无定形,局限性很大,很多创作者在选料时往往觉得可供使用的材料特别少,而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根艺家在取料时对根料上的疙瘩、团块、孔洞、缠纽、凹凸、枝杈、畸曲、皱折、纹理等却能得心应手,在创作过程中巧妙应用,往往在别人眼中的“缺陷”“残次”甚至“没法用”的根材恰恰是根艺家突出作品内涵、体现神来之笔的精华所在。
根雕《镇邪钟馗》原是一块被丢弃的松树瘤,厂家在生产南瓜工艺品时觉得这块根料形偏长,表面腐烂且虫孔很多,所以被扔在废料堆里。郑胜宁仔细观察后发现这块松树瘤有其可取之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树纹特别明显,且繁而不乱,虚实相交,这种自然造化非人工所能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