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闻一多先生《庄子》研究以及遗响.doc
闻一多先生《庄子》研究以及遗响
摘要:闻一多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学者、诗人、革命家,爱国志士。文章从四个方面阐述闻一多先生对庄子的研究:《庄子》语言有人言与物言之分;《庄子》中提到的“真人”就是传说中的“仙人”;闻一多先生认为顺应自然是庄子的处世原则;在后期的文学研究中,闻一多先生同庄子决裂,文章试图阐述理由;文章对闻一多先生讲解庄子时提到庄子寂寞了一生提出了质疑。
关键词:学者;文学家;寂寞;决裂
中图分类号:K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5-0138-02
闻一多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学者、诗人、革命家,爱国志士。《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后汇集成为《古典新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唐诗是他研究古典文学的起点,而《庄子》则是闻一多先生用其心浇灌的学术之花。闻一多先生最喜欢《庄子》,以至于“倾倒、醉心、发狂”的地步。但是,人的思想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闻一多先生对《庄子》的态度,由开始的醉心、痴心到最后的决裂。文章以客观公正的态度,论述闻一多先生对庄子的贡献以及其中存在的偏颇处。
一、对《庄子》的诠释
闻一多先生对《庄子》付出很多,《庄子内篇校释》、《庄子章句》、《庄子校补》、《庄子义疏》都是他的特殊贡献,是他用尽心血的成果。这些文章不仅为我们疏通《庄子》文意,校正辞义,而且为我们了解庄子提供了依据。
闻一多先生认为,《庄子》的语言独具特色,分为人言与物言。记言与记事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两种重要文体,它们在发展上有先后之分,先记言后记事,是从以记言作鉴戒为主开始的,记事后来虽然发展成为独立的史传体,而鉴戒成分终居主导地位。《庄子》主要说理,鉴戒成分寓于文章之中,语言却独具特色。它的语言包括假托黄老之言和记物的寓言,分人言与物言两种。其中人言又分为虚实两类,虚比如赋中的子虚与无是公等,实比如历史存在的人物黄帝孔子老子等人物的语言。如庄子鄙视儒家,称其为假儒,于是便借儒家之口,还世人以真面目(张周生:2007):
儒以诗礼发冢。大儒胪传曰:“东方作矣,事之何若?”小儒曰:“未解裙襦,口中有珠。”“诗固有之曰:‘青青之麦,生于陵陂。生不布施,死何含珠为!’接其鬓,压其频,儒以金锥控其颔,徐别其颊,无伤口中珠!”
庄子以儒家之口痛斥伪君子满口仁义道德,行为却卑鄙龌龊。黄帝老子是历史上存在的人物,他们说的话为真言,而子虚、乌有先生是历史上虚构的人物,为虚言也。再如《庄子》中徐无鬼运斤成风、修与惚相遇于混沌为其日凿一窍七日而混沌死,这些都是庄子虚构的人物。物言的情况则比比皆是,庄子自己曾说:“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整部《庄子》内篇就是一部寓言的传说,如葫芦小大之辨,到底是有用为大用,还是无用为大用?于是庄子借一个葫芦的口,辩述了无用之为大用的道理。
《庄子》中的神人、真人、至人等都是指神仙,庄子只是把他们加以理性化了。《逍遥游》中写到列子御风而行、写邈姑仙子之不食五谷卓约若处子。其他如《大宗师》《应帝王》《在囿》《天地》《秋水》《徐无鬼》等篇,都有关于神仙的理想描写。
“仙”,古字作“仟”,《说文释千》,升高也,是说人升高为迁。而写为“仙”,乃是由西方观念传入后而造作的新字。以字义说,神仙一词的概念是这样:神是指本来就有的,仙则是由人修炼而成,修炼成功的人,就如同神明一样,故称为神仙。神仙的另一种别称叫“真人”,这是古人以为活人仅是人的一种手段,肉体死后才算达到永久不死的目的,故名字曰“真人”,以对待肉体的假人。因此古人认为凡能够死的人皆可以成仙。所以说按仙,有飞升的意思。以闻一多先生的理解,“真人”,则是能飞的“仙人”。
二、闻一多对庄子的认识
闻一多先生认为,庄子的处世哲学:不追根寻底,当顺应天地循环。人,生死有限,不必苦苦追寻为什么,自然之理,不必探究,生死是人生的必然循环过程,不必悲哀。人人皆惧死,而庄子却视死生为自然。当面对死亡等人生大问题时,庄子把它看作一个始卒若环的持续过程,“死生为一条”、“死生存亡一体”,因而对儒家的种种死生之饰都淡然视之。在《大宗师》里,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三人相与为友,子桑户逝世,孔子听到死讯,叫子贡去处理丧事时,子贡看见死者的两位莫逆之交或编曲,或鼓琴,相和而歌曰:“嗟来桑户乎!嗟来桑户乎!而已反其真,而我犹为人猗!”子贡趋而进曰:“敢问临尸而歌,礼乎?”二人相视而笑,曰:“是恶知礼意!”(刘建国,顾宝田:1993)
好朋友死了,生者应当“相和而歌”!在庄子看来,死亡在本质上所代表的意义在于“返真”――回归到宇宙之际。生死是气的凝结以致于消散的一个过程,世间存在的万象乃是“假于异物,托于同体”,整个宇宙是一个气化流行于不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