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常回家看看,由温暖亲情到刚性规定
常回家看看,由温暖亲情到刚性规定 据报道,老年法修订版于近期上报国务院法制办。其中,草案在“精神慰藉”一章中规定,“家庭成员不得在精神上忽视、孤立老年人”,特别强调“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问候老人”。“子女常回家看看”,这一父母温情的期许,如今写入老年法草案。为人父母者,有人赞好,也有人不以为然;很多年轻人则通过网络大吐苦水,常回家看看不是不想,关键是没时间、没钱。有法律专家也认为,这种规定不具有可操作性。
典型个案:
“孝顺”孩儿,爹死都不露面
文/武春根
前不久,在河南驻马店,已经咽气的杜青(化名)老人合上双眼,但没过多久,眼睛又神奇地睁圆,眼角还有几滴浑浊的泪水。田桂花顾不上自己仅仅是个保姆,含着悲愤的泪水给老人几个在外地工作的儿女打了电话。
在北京的大儿子、二儿子电话关机,在深圳的女儿电话无人接听,田桂花抱着最后的希望,拨通了在郑州的小儿子的电话,向他报告了老人去世的噩耗。电话那边传来一个醉醺醺的声音:“慌什么,人总是要死的,明天我们回家!”“啪”的一声,电话挂断了……田桂花再也忍不住了,对着电话一通大吼:“你们几个畜生,枉为人子啊!”
杜青老人早年丧偶,共有三子一女。儿女们发达后,在老家给父亲盖了漂亮的小洋楼,请了保姆――田桂花在他家当了7年保姆,成了老人不可缺少的帮手。家里安装了空调,彩电沙发一应俱全,但除了物质,老人穷得一无所有。几个儿女各忙各的工作,一年连电话都难得打一个,更别说回家探望了。
听完保姆的讲述,为了核实真假,笔者给老人几个儿女打了电话。遗憾的是,大儿子电话依然关机,二儿子电话里传来几声痛哭,说立即回家给老父发丧。在郑州的小儿子反复强调,他们兄妹几个没亏待过父亲,在村里他们是最孝顺的,父亲要什么有什么。当问知不知道父亲最缺什么时,小儿子满脸羞愧,哑口无言。
在很多儿女看来,只要给老人丰厚的钱、补品就是孝顺,其实根本不明白金钱很难代替亲情。最近,民政部副巡视员吴明说:“由于老年法属于社会类立法,因此具体细节不可能规定得很清楚。但以后子女不经常回家看望老人,老人可以诉诸法律,法院要立案审理。”
老人纠结:
子女不回家探望的难堪与理解
文/宗合
我国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约1.67亿,失能老人1036万,半失能老人2135万,大中城市空巢家庭达到70%……未来10年,“空巢家庭”将成为老人甚至中年家庭的主要形式,所占比例在90%以上。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不仅要满足老年人的物质需求,精神赡养作为老年人赡养的主要部分也不应该被忽视。
据报道,天津市68岁的徐大爷曾将儿子告上法庭,诉讼请求里只字未提物质要求,只要求儿子承担照料义务。徐大爷说:“我不需要赡养费,但我需要孩子的关心和问候。我见他一面跟见个大明星似的困难,想想就伤心。”
无独有偶,江苏省姜堰市前不久也有一宗类似的案件。原告是一位80岁的老教师,他告的是他的小儿子,同样不是为了“赡养费”,而是因为小儿子总借口工作忙、家里事情多不去看望他。最终,双方在法官的调解下达成一致,小儿子答应每周探望父亲不少于一次,每次陪护的时间不少于两个小时。
更多的老人是想念子女,也体谅子女的苦处。
今年77岁的黄女士,儿子在上海工作,自己住在家乡广东。说到要立法要求孩子常回家看看,她犹豫了半天,说:“这好,也不好……想儿子,但也不能不考虑儿子的实际情况啊。他一年到头加班,还每月给我寄钱,已经很不容易了。”
“政府要将子女常回家看看写进法律条文,这两天我们都在议论这事。”住在广州寿星大厦的何老伯今年65岁,几年前退休后住进老人院。何老伯的两个子女逢年过节都会全家老小过来与老人团聚。“虽然将常回家看看列入法律,但是就算儿女不经常来探望,又有几个父母会去状告自己的儿女呢?现在社会竞争压力大,子女都还在打拼,如果硬要他们定期过来探望我,实在不忍心。”
上班族困惑:
常回家心有余力不足
文/小吕
“其实不想走,其实我想留,留下来陪你每个春夏秋冬。你要相信我,再不用多久,我要你和我今生一起度过……”这是献给上班族因工作忙碌而不能照看孩子或父母的歌,透露出几多心酸和无奈。
在郑州工作的张志强有份体面的工作:某公司营销总监。但这个头衔的背后,意味着激烈的竞争和苛刻的工作业绩,沉重的工作压力让他三十岁出头就有了不少白发。
闲暇时,他就会想起远在重庆的父母。刚毕业那会儿,他曾玩儿命工作半年,只为给父母买个空调,让他们在酷暑中能享受一丝清凉。“有一年春节,我爸身体有病我得回去,可公司的一个项目进入攻坚阶段我又不能走……”张志强心疼父亲,坚决回了老家。在他的照顾下,父亲很快康复,但他因请假时间太长,工作丢了。
不是不想回家看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