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台州道教文化资源及旅游开发论
台州道教文化资源及旅游开发论摘要:台州自古以来就是道教胜地,道教历史悠久,道教文化资源丰富,旅游开发潜力巨大。大力开发道教文化旅游产品,对促进台州旅游产品的结构升级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加强道教文化资源的宣传和开发力度,充分挖掘道教文化内涵,将道教文化资源开发与弘扬“和合文化”结合,重点打造生态观光和休闲度假游、传统体育健身游、道教养生游、道家历史名人游等旅游产品,是开发台州道教旅游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道教文化资源 旅游开发 台州
一、台州道教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道教是我国的本土宗教,一般认为起源于东汉时期张陵(又称张道陵)创立的天师道。据南宋章安人陈耆卿主纂的《嘉定赤城志》载,道士之住台州,较早的数三国时吴国的高道葛玄(人称太极葛仙翁)。葛玄曾于临海盖竹山修炼,并于丹邱驿结茅修炼“九转金丹”。汉魏两晋南北朝时,居台州修道的著名道士有平仲节、王玄甫、邓伯元、葛洪、陶弘景等,修道地点多为天台山、括苍山、木榴山、委羽山等。上清派的创始人陶弘景同时还游历了括苍山和玉环的木榴山,并于临海灯坛山建灯坛观,且居观修炼多年。隋唐五代,台州道教进入鼎盛时期。上清派日臻兴起,先后有大批知名道士相继入住天台山、委羽山、盖竹山等地。两宋时期,台州道教有很大发展,所居亦多著名高道,其中最有影响的为张伯端(紫阳)和他所创立的金丹派南宗。元明清时期,随着道教地位的不断下降,台州道教也呈衰微趋势。至明末,台州的道教宫观日趋败落。不过,明清时期还是新建了一些宫观。
二、台州主要道教文化资源及其旅游价值
(一)道教名山与洞天福地
洞天福地是道家谓神仙所居之所,道士在此修炼,则可得道成仙。唐代司马承祯在《洞天福地天宫地府图并序》中将天下所有洞天福地分为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以此来构成道教地上仙境的主体部分。其中洞天为真仙所居,福地由真人治之。
洞天福地大多以名山为主景,或者兼有山水,皆为远离尘嚣、幽深僻远之名山洞府, 环境清幽秀美, 云雾缥缈缭绕。这些名山洞府多为高道名士修炼之地, 被赋予了浓郁的仙境内涵, 有瑰丽的神仙传说和丰富的仙真遗迹,至今绝大多数仍是风景秀美、环境清幽之所,不少名山洞府已经是有名的风景名胜地。
据司马承祯在《洞天福地天宫地府图并序》记载,台州洞天福地有十二处之多,黄岩委羽山洞,天台赤城山洞,仙居括苍山洞为十大洞天之一;临海盖竹洞,天台金庭洞为三十六小洞天之一;天台天姥山、黄岩东仙源、西仙源(今属温岭)、玉环玉榴山、黄岩清屿山(今属温岭)、天台灵墟与司马悔山为七十二福地之一。
(二)道教建筑
道教建筑主要是指宫观庙宇, 多为道士修道、供奉神仙及举行祭祀活动之所, 多筑于名山胜水之间。其特殊的建筑布局、装饰手法及艺术风格,所蕴含的独特哲理,供奉神仙造像的关联故事及一些神仙题材之装饰等共同构成了特色独具的人文旅游资源。
历史时期台州道教宫观数量众多。历史上曾有36宫、72观以及108座主要宫观坛台,但大多数已经毁灭,仅有部分保存下来或者得以复建。台州的道教宫观以位于天台山的中国道教南宗祖庭桐柏宫最为著名。三国时,高道葛玄来天台炼丹,唐时在法轮院墟址上建立桐柏观。五代后梁桐柏观升为宫,宋祥符元年改
名桐柏崇道观。桐柏宫历代御赐极为丰厚,道业大兴,这里曾是道教第一部藏经“桐柏宫小道藏”的汇集编撰之地,现有的桐柏宫为重建。此外,位于黄岩委羽山的大有宫和东极宫历来香火旺盛,皆为浙江著名道教宫观之一。道教建筑的门类还包括殿、堂、庙、亭、台、舍、轩、斋、廊、阙、门、坛、塔等。这些道教建筑生动地反映了追求吉祥如意、延年益寿、羽化登仙的思想。而这些道教文化资源在台州的道教建筑中都有鲜明的反映。
(三)神仙文学
神仙文学是指以慕仙游仙、修道成仙及神仙出道等思想及反映神仙生活等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主要包括神话传说、诗词歌赋、散文传记、戏曲小说等。神仙文学或为道士所作,或为文人墨客所留,体裁多样。文以景传,景以文名,这些文学作品本身就是宝贵的旅游资源,可增加相关名胜的奇幻色彩和迷人魅力。台州最早的道教神话传说当推天台山。《历世真仙体道通鉴》曾载轩辕皇帝“往天台山受金液神丹”。《道藏》载周灵王太子晋王乔修道于桐柏山金庭洞,控鹤吹笙而升天,是天台山最早道家人物。至今,桐柏山一带众多王姓人家繁衍生息,依然供奉王乔为祖宗。发生在汉明帝年间剡县的两位青年刘晨和阮肇在天台山遇仙思返的传说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所崇尚的爱乡思家、和合团圆的情爱。唐代二仙寒山、拾得之间精诚相处、互敬互让的传说,展现了朋友间“和合”的情谊,清雍正皇帝御封他俩为“和合二仙”。“和合二仙”是中华和合文化的象征。此外,天台山等道教名山尚留有八仙踪迹,至今流传着八仙游览天台山的传说。
(四) 道教音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