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正操和张学良白首相聚.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吕正操和张学良白首相聚

吕正操和张学良白首相聚吕正操身边的人,都理解他对张学良的敬意和思念。多年来,听他不止一次地说:“只要张学良将军出来,不论到哪里,我都要与将军见上一面。” 吕正操曾多次试图邀请张学良回大陆,特别是回东北看看,但终未成行。这些都使得周恩来和邓颖超一直关注着吕正操,并指定他做中共和张学良的联系人 吕正操的名字,对于东北乡人不陌生,他是张学良同乡。吕正操出生在辽宁省海城市唐王山后村,17岁时,他报名加入了张学良的东北军,开始了“戎马生涯” 张学良和吕正操两人都毕业于东北陆军讲武堂,是校友;而吕正操读书时,张学良继承其父张作霖,兼任了讲武堂的校长,两人又是师生关系;再加上原本的上下级关系,可以说吕正操与张学良是老友 吕正操在调到旅部副官处当文书时,就受到了张学良的赏识,被推荐去报考东北陆军讲武堂,并考取了第五期。1925年毕业后,他就当上了张学良的少校副官,参与了“第二次直奉战争”。此后,他历任张学良的秘书、参谋处长、团长、同泽俱乐部干事 1936年10月,张学良调吕正操到他在西安的公馆临时服务,担任内勤副官。西安事变发生后,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斡旋,就住在负责接待和警卫工作的吕正操的楼上 吕正操,共和国的人们对他都熟悉。张学良在陪同蒋介石回到南京后,即被扣押;东北军群龙无首,名存实亡。七七事变爆发后不久,吕正操率所辖六九一团趁五十三军南撤之际,正式脱离了国民革命军,转投中共,被任命为八路军第三纵队司令员兼冀中军区司令员,着手创建“冀中平原抗日根据地” 1955年授衔时,吕正操被授予上将军衔,获颁“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57位“开国上将”之一。XX年10月13日,在普天同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后,享年106岁的吕正操,成为最后逝世的开国上将 我曾多次采访过吕正操,深知他对张学良有着特殊的感情,而且对张学良披肝沥胆、虔诚爱国的民族气节极为崇敬。他对我说:“西安事变后,张学良遭致幽禁,我们两个人从此分别,失去了联系。直到80年代,海峡两岸关系有缓和后,才建立了书信往来。” 张学良五弟张学森的女儿张闾蘅到辽宁祭扫时,我也曾采访过她。谈到张学良和吕正操友情时,她介绍说,1984年6月,她从香港来到北京,商务洽谈,特地挤出时间看望了吕正操。在回答了吕正操关切的张学良在台湾的生活情况后,张闾蘅说:“我大爷知道我经常来大陆经商,一次聊天时跟我讲,在大陆有两个部属十分想念。一个是吕正操,一个是万毅。让我有机会代他去看望看望。” 张闾蘅返回香港前夕,吕正操托她给张学良(吕尊称为“汉公”)带去一副健身球和几听上好的新茶 是年冬,吕正操游览浙江奉化雪窦寺,见当年张学良幽禁雪窦寺时手植的4棵楠树,现仍存两株。眼下虽值冬月,但双楠仍青枝绿叶,气韵盎然。身临其境,睹树思人,吕正操情肠难捺,写诗一首《浙东纪行》:“雁荡奇突屹浙东,剡溪九曲万山中。以血洗血高格调,逃台迁台小易盈。西京谈和安天下,里课易求大同。思君长恨蓬山远,雪窦双楠盼汉公。”诗中里即安阳西郊的里城,为我国遗存下来的历史最悠久的国家监狱遗址,曾是商纣王囚禁周文王姬昌的地方,文王“拘里而演周易”。吕正操吟毕诗作,面对双楠对部下喃喃地说:“我有半个多世纪没见到他了。” 吕正操此诗后来由张闾蘅面交张学良,张看后很高兴地说:“我也回他一首。”说完当即挥毫作答:“白发催人老,虚名误人深。主恩天高厚,世事如浮云。” 1987年初,张闾蘅再度来北京,带来张学良题赠吕正操的一首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辩已无言。” 历来论诗都把陶渊明看做“田园诗人”或“归隐诗人”。《饮酒诗二十首》,是陶渊明诗中最显赫的篇章。当时诗人53岁,在变乱将生、山雨欲来时,托言酒醉后漫兴之笔,语含愤激,抒写自己的情感。这是选自其五篇章的第三联和第五联。原诗“欲辩已忘言”的“忘”字,现改作“无”字。此作抒写了久居林下、寄情山水的闲适恬淡心境 吕正操接到集诗后,也以同样的集句方式回诗。陶渊明歌唱陶然自乐生活的《读〈山海经〉》组诗,共计13首,赞扬精卫誓将填平大海的坚毅精神,刑天宁死不屈地反抗天帝的叛逆性格。他从“精卫衔微木”中,摘出第二联和第四联,集成一首回赠:“刑天舞干戚,猛志固长在。徒设在昔心,良辰知可待!”原诗中的“讵”字,妙笔生花,反其意改作“知”字。一字之差寄望张学良振奋精神,焕发青春。1990年5月末,张学良书寄谒延平祠旧作于吕正操:“孽子孤臣一稚儒,填膺大义抗强胡;咸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 1990年6月,张学良公开贺九秩寿祝时,吕正操曾致电祝贺:“适值先生九秩大寿,不能亲自前去祝贺,甚以为憾。先生爱国爱民,坚贞不渝,大义凛然,天人共鉴。正操忝列门生,情深袍泽,耳濡目染,受益匪浅,遥望云天,不胜依依。仅以几句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