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教学中如何应用多媒体技术.docVIP

小学古诗教学中如何应用多媒体技术.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学古诗教学中如何应用多媒体技术

小学古诗教学中如何应用多媒体技术摘要:多媒体的出现为古诗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本文简要地阐述了自己借助网络媒体,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品味诗中所描绘的意境;拓展学生思维和培养学生综合素养这四个方面入手,优化古诗教学的做法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古诗教学应用 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瑰宝,语言凝练,意境优美,寓意深邃。传统的古诗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古诗的学习觉得枯燥无味,失去了学习兴趣。要改变这种现象,就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就要打破传统的古诗教学模式。网络媒体的出现为古诗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网络媒体实现了教学资料和教学信息的共享,增加了教学的知识容量。同时,灵活方便的交互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品味诗中所描绘的意境,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强大动力。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变被动为主动,变厌学为爱学。新课标也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网络媒体的介入提供给学生与所学古诗有关的背景材料,为学生创设出生动形象的情境,使学生对所学古诗产生浓厚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以教学《望庐山瀑布》为例。课始,学生点击进入“背景介绍”,了解庐山是我们江西省的一个旅游胜地,它以风景秀丽著称。庐山山脚下的瀑布更是远近驰名。画面上随即出现游人纷纷前往观赏庐山瀑布的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产生了也随游人一同前往的兴趣。接着,学生点击进入“画面欣赏”,学生眼前立刻出现了一幅幅动态画面:在太阳光的照射下,香炉峰上的云雾像紫色的云烟袅袅上升;巨大的瀑布如挂在山腰的江河,飞泻而下。学生在流水的“哗哗”声中仿佛已来到庐山脚下,与诗人共赏这壮丽的景色。他们激情高涨,思维活跃,自然而然地进入到古诗的描绘当中。当教师板书课题“望 庐山瀑布”时,学生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庐山瀑布好壮观,值得我们去歌颂、赞美。”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古诗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 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古诗教学,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多媒体课件的精心设计和准备却极大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课堂上,教师只要轻轻地点击鼠标,就在极短的时间里使学生看到清晰的画面、形象直观的视频、古诗的解释等。教师有步骤,有秩序地教学,从而避免手忙脚乱或顾此失彼,赢得了大量的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利用多媒体教育技术,教师在一堂古诗教学课中,既完成了诗句的理解、朗读、背诵和训练,又对学生介绍了作者的生平事迹和古诗写作的背景等,使学生提高了朗读水平,增强了审美情趣,也使学生对诗人、作品、古诗的风格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所以,要想提高古诗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就需要教师把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应用到古诗教学中。这样我们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才能适应学生的需要 三、展示古诗场景,感受诗人的创作情感 古诗词创作一般情景交融,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如何让古文知识、历史知识、生活体验欠缺的小学生体会到几千年前诗人在古诗中所表达的丰富情感呢?此时,教师就应该运用电教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古诗场景 如,马致远的小令名作《天净沙“秋思之祖”。作品内容简简单单,普普通通,叙述诗人时逢秋日黄昏,在异乡漂泊的愁苦、悲凉、孤独之情。如何让小学生学习《天净沙两幅场景:第一幅图片中几根枯藤缠绕着凋零了黄叶的老树,在秋风萧萧中瑟瑟地颤抖,天空中点点寒鸦,声声哀鸣;眼前呈现一座小桥,潺潺的流水,还有在寒风中破败的农家小院。在第二幅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骑着一匹骨瘦如柴的马,在沉沉的暮色中向着远方缓缓而行。此时,夕阳正西沉,撒下凄冷的余晖,这本是飞鸟回巢、牛羊回圈、亲人归家的团圆时刻,而游子却仍是“断肠人在天涯”,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漂泊他乡的游子面对如此萧瑟凄凉的景象,怎能不愁肠满怀,怎能不撕心裂肺,怎能不柔肠寸断呢?通过这两幅图片的展示烘托出沦落他乡的游子那内心彷徨无助的哀情和愁苦之情。然后,我现场引导学生:“此时,你们能体会到作者那种思乡的情感吗”学生在这种特定的场景下,很自然就会想到:在秋日的黄昏,作者独在异乡孤苦伶仃,一个人是多么思念家乡呀!从而更进一步体会到:正因为寂寞和落魄,触景生情,诗人才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最后,我又引导学生带着这种感受去读马致远的《天净沙 四、展示古诗背景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古诗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语调轻快,充满了喜悦之情,张继的《枫桥夜泊》充满了旅途的愁苦之情,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表达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反映出浓浓的爱国之情……这里,每一种心境都与诗人作诗时的境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人们常说“诗言志”,想要把握古诗的情感基调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