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福建省流行病学学科发展报告
福建省流行病学学科发展报告[摘要]该文回顾了福建省流行病学学科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本学科在我省重大传染病、慢性病监测与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以及人才培养方面的工作现状,并提出了新形势下的学科发展展望
[关键词]流行病学学科发展疾病监测疾病防治发展展望
1引言
流行病学(Epidemiology)是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领域的主干学科。它不仅是探索病因、开展疾病防治、促进人群健康、制定公共卫生策略和措施的重要工具,而且是在群体水平上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科学评价防治效果的一门重要的方法学。尤其在XX年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XX年的人感染高致病禽流感、以及XX年全球甲型H1N1流感疫情暴发之后,流行病学更凸显其在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领域的主导地位
预防疾病、保护健康,是建设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中不可忽视的问题。福建省流行病学队伍在长期的疾病防治和研究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成为福建医疗卫生工作不可缺少的一支重要力量。本文在简要回顾福建省流行病学学学科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明确方向,进一步发挥流行病学对公共卫生、人群健康的积极作用,为福建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2 福建省流行病学学科发展现状
2.1 疾病监测与防治
疾病监测(surveillance of disease)是公共卫生监测的一部分,它既是预防和控制疾病的重要对策,也是具体的重要措施。我省流行病学学科在传染病、慢性病监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2.1.1 传染病监测与防治
福建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自然生态环境非常适合各种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历史上曾被称为“瘴疠之乡”。解放初期,疾病肆虐,全省卫生防疫工作者应用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与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传染病展开了艰苦的斗争,先后消灭了天花、血吸虫病、脊髓灰灰质炎和丝虫病,基本消灭了疟疾,很快控制了各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严重流行。经过持续多年艰苦卓绝的努力,传染病的死亡率明显下降,传染病的监测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目前,传染病在我省居民中的死亡顺位从上世纪50年代的首位下降到第10位,人均期望寿命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1)鼠疫
福建省鼠疫始于1884年,止于1952年,猖獗流行了69年,在福建省疾病流行史上留下了惨痛的一页。福建省当时的行政区划为68个县市,而鼠疫流行县竟达57个,占全省总县数的83.82%。有268个区镇、2245个乡染疫,累计发病82余万人,死亡71余万人,病死率高达86.42%。病例数每年达2万以上的大流行有3次,年发病人数曾多达4~5万人以上。在严重流行的疫区,甚至发生3天内接连死亡3代病例,百姓竞相外逃,呈现万户萧条,田园荒芜的悲惨景象
新中国成立后,在“预防为主”方针的指引下,我省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建立建全卫生防疫队,落实各种防治措施。50年代初,人间及动物鼠疫基本上得到了控制。为防范鼠疫的死灰复燃,我省规范了监测标准,开展全面系统的监测。每年全省设置XX年至今我省均未发现人间鼠疫疫情
从XX年代以来,我省鼠疫防制工作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控制疫情和查源阶段(1950年~1953年),主要任务是抢救患者,减少死亡,防止疫情扩大与蔓延;第二阶段为间断性调查阶段(1966年~1980年),“文革”开始时,鼠疫防治工作随之间断,直至70年代才逐渐恢复鼠疫疫源地调查,但未开展大面积调查;第三阶段为系统监测阶段(80年代至今),1981年以来,我省根据全国《鼠疫监测方案》,开展了以监测为重点的防治工作和较系统的监测方法。鼠疫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虽然动物间鼠疫是一种自然现象,但我省仍存在人间鼠疫流行的可能,防治工作不能松懈
(2)霍乱
1961年世界第七次埃尔托霍乱传入我国。由于我省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背山面海,海岸线长,沿海水系复杂,人口密度高,加上群众有生吃或半生吃海鲜的习惯,1962年8月,霍乱传入我省后即引起流行。到XX年为止的47年间,有29年出现霍乱疫情,累计发病34318例,死亡663例。其间曾发生3次较大的流行:第1次(1962年~1964年)的流行菌型是小川1a型(90.7%);第2次(1978年~1990年)开始以小川1b型(97.2%)为主,1979年后转为稻叶1d型为主(97.7%);1993年开始出现第3次流行。1993年~XX年间有13年出现霍乱疫情,累计病例达6068例,死亡31例。第3次流行的优势菌型是小川1b型(91.6%),期间,1998年8月在连江县检出全国罕见的彦岛型,XX年流行菌型为稻叶1d型(98.6%)
首例O139新型霍乱于1995年7月在我省莆田县被发现,到XX年共发现病例130例,疫情波及我省7个设区市23个县(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