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食源性寄生虫病研究现状和防控策略.docVIP

福建省食源性寄生虫病研究现状和防控策略.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福建省食源性寄生虫病研究现状和防控策略

福建省食源性寄生虫病研究现状和防控策略【摘要】 近年来,不良的饮食方式不断侵入人们的生活,使得食源性寄生虫病发病率呈迅速上升的趋势。本文综述近年来福建省主要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流行状况与特点,传播宿主的种类与地区分布,并提出了食源性寄生虫病的防控策略 【关键词】 食源性寄生虫病 广州管圆线虫 并殖吸虫 东方次睾吸虫 防控策略 福建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山脉纵横,丘陵起伏,溪流众多,森林茂密,自然生态环境非常适合各种寄生虫病及其媒介宿主的孳生和繁衍,人、畜寄生虫感染率之高,感染虫种之多,均位于全国前列。建国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福建人民和寄生虫病展开了顽强的斗争,使严重肆虐人民健康的血吸虫病、丝虫病和疟疾三种主要寄生虫病相继得到了消灭或控制,一些土源性寄生虫病,如蛔虫、鞭虫、蛲虫的感染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是,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饮食方式的多样化,各种生冷风味食品、未经煮熟的菜肴以及可口的腌制品不断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使得“餐桌污染”严重,增加了食源性寄生虫对人类的侵犯,导致食源性寄生虫病发病率呈迅速上升的趋势。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发展,加强对食源性寄生虫病的研究和防控,已成当务之急 一 人体肠道寄生虫病感染情况调查 XX年,按全国统一制订的调查方案,按东、南、西、北、中5个地理方位,以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调查点,共调查24个县(市、区)73个村45736人,人群肠道寄生虫总感染率为36.15%,其中闽东40.26%,闽南39.80%,闽西25.69%。闽北58.64%,闽中15.12%。检出虫种14种,即蛔虫、十二指肠钩虫、美洲钩虫、鞭虫、蛲虫、东方毛线虫、华支睾吸虫、福建棘隙吸虫、埃及棘口吸虫、布氏姜片虫、缩小膜壳绦虫、斯氏并殖吸虫、卫氏并殖吸虫、囊尾蚴。其中,蛲虫、钩虫、鞭虫感染率较高,分别为22.06%、19.73%和11.48%;并殖吸虫人体皮试阳性率为7.07%,血清抗体阳性率为9.23%。通过医院门诊及住院病例的回顾性调查,还查出广州管圆线虫、颚口线虫、牛带绦虫、阔节裂头绦虫等我省近年新出现的寄生人体虫种 二 食源性寄生虫病研究现状 顾名思义,食源性寄生虫病是指通过饮食传播的寄生虫病,以病从口入为传播方式,其传播途径有多种,如生吃或半生吃鱼、螺、螃蟹及各种肉类和蔬菜等等。近年来,引起我省食源性寄生虫病流行且影响较大的有螺源性寄生虫病,如广州管圆线虫病和甲壳动物源性寄生虫病,如并殖吸虫病(肺吸虫病) (一)广州管圆线虫病 1、流行情况 XX年8月福建省长乐市某地8名小学生,在水沟里捞取福寿螺又大瓶螺100多只,敲碎后串起来烧烤吃,每人吃1~5串不等,5~7天后陆续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外周血液和脑脊液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高,先后多处诊治无效,后转入省卫生防疫站确诊为广州管圆线虫病而治愈,检查当地老鼠和福寿螺,鼠粪和螺感染率分别为39.3%和40.0% XX年10月福州市某单位职工XX年)对近年来广州管圆线虫迅速扩散的原因作了探讨,认为目前发现的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绝大多数系食用福寿螺而感染。XX年代,福寿螺由台湾引进大陆,后因其肉质疏松,味道较差,而出现滞销,养殖户纷纷弃养,并将其抛入水沟、池塘等地,很快造成螺灾。福寿螺适应性强、食性杂、生殖力旺盛,导致其大量繁殖,幼螺孵出后,即摄食(包括浮萍、杂草、瓜果、蔬菜、玉米以至禽、畜粪便与腐植质),因其食物充足,个体增长很快,加上其生殖力强,产卵期长,而至今,在我国尚未发现寄生虫之类的天敌,因此,经过XX年来的不断繁衍扩散,在我国长江以南随处可见,种群数量较大,已成为我国首批公布的外来入侵物种中危害较大的生物之一。作者曾对水产市场、超市和酒楼、饭店与大排档进行调查,发现有大量福寿螺出售,且还制成盒装螺肉投放各超市。福寿螺经加工后出售获利,有的酒店将福寿螺混入其他珍贵的海螺肉出售,以假乱真获得利润,而人们对广州管圆线虫的危害性缺乏认识,致使染病不断,造成恶果 2、自然疫源地及传播宿主的调查 XX年~XX年为了解广州管圆线虫自然疫源地的分布和传播宿主的种类,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选择武平、宁化、建宁、永安、建瓯、浦城、漳浦、南靖、诏安、莆田、古田等11个县、市开展调查,均发现螺体有广州管圆线虫感染,连同以往调查的15个县、市证实福建省26个县均为广州管圆线虫的自然疫源地。剖检福寿螺1481只,感染率达21.81%,其中感染率在30%以上的有漳浦(39.89%)、南靖(38.83%)、建瓯(36.6%)、永安(33.33%);剖检褐云玛瑙螺46只,感染率28.26%;检查鼠粪124份,阳性率17.74% 李莉莎等(XX年)选择连江、南安2县、市6个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