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经略台湾历史经验启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福建经略台湾历史经验启示

福建经略台湾历史经验启示福建人是开发经营台湾的主力军。福建经营台湾是福建海洋史上辉煌的一页。他们成功的历史经验有哪些,有哪些文化上的启示,有哪些能为我们今天所用,值得我们现今研究。本文试作些探索。 一、先开发澎湖后经营台湾是成功的战略 根据史料,澎湖的开发远比台湾的开发早了数百年,使台湾的开发有了根据地和样板 《新唐书》称:泉州清源郡,“自州正东海行,二日至高华屿,又二日至龟壁屿,又一日至流求国”①。高华屿与龟壁屿即今之澎湖列岛的花屿与奎壁屿 《台湾通史》还记载:“及唐中叶,施肩吾始率其族迁居澎湖。肩吾汾水人,元和中举进士,隐居不仕,有诗行世。其《题澎湖》一诗,鬼市盐水,是写当时之景象。”② 澎湖,东与云林、嘉义、台南三县相望,西与福建厦门相对。全县由澎湖本岛及周围其他63个岛屿组成。统称澎湖列岛。 全县面积约127平方公里,世居人口中以福建泉州人最多 澎湖列岛地理位置优越,东隔澎湖水道,与台湾岛相对,最短距离约24海里,西面与福建省厦门市隔海相望,最短距离约75海里。澎湖列岛居台湾海峡的中枢,扼亚洲东部的海运要冲,被称为“东南锁匙” 澎湖的开发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汉以前。近年来,台湾考古工作者在澎湖岛上发掘出硬质砂岩石斧等古人遗物,经考证为秦汉以前渡海前来的移民所遗留下来的,属于大陆上的文化,而这个时期大陆文化在台湾本岛上还没有发现。它说明大陆文化的传播,是先到澎湖,再由澎湖到台湾。在文化的传播上,澎湖有着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后来。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澎湖列岛逐渐成为台湾海峡两岸交通的跳板,它有良好的港湾,是台湾海峡中各种船只活动的集汇点 澎湖于宋代已正式收入中国版图,当时福建泉州已有人移居澎湖,元代移民渐多,至元十六年(1279年),元代统治者在澎湖设巡检司,隶属福建省泉州府,其开发时间比台湾本岛早380余年。明朝时曾两度失于荷兰人。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在澎湖设安抚司。清代先后设巡检、通判。日据时期设澎湖岛厅。台湾光复后,1946年设澎湖县 1975年以来,台湾考古学家在澎湖发现了这段历史时期的遗址39处,挖掘了其中的3处,在这些遗址中,发现了多达万件的宋元陶瓷标本,主要是福建同安窑的产品,也有一些来自浙江龙泉。与此同时还出土了大量北宋熙宁元宝、政和通宝等钱币。另外,还发现了数处“宋墟”,其中白沙岛上的一处完整房基,建材多出自福建,年代约在北宋与南宋之间 澎湖列岛位于台湾海峡的南部,域内岛屿罗列,港湾交错,地势险要,是我国东海和南海的天然分界线,自古以来就为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大陆文化传入台湾的跳板 澎湖,古称“岛夷”、“方壶”、“西瀛”、“澶洲”、“平湖”等 八百年前,一支毗舍邪人(是来自台湾或菲律宾的少数民族)来到澎湖和福建泉州沿海骚扰。为了加强抵御,南宋泉州知府汪大猷于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在澎湖造屋二百区,遣将分屯。据《汪大猷行状》记载:“乾道七年,四月起知泉州,到郡……。郡实濒海,中有沙洲数万亩,号平湖。忽为岛夷号毗舍邪者奄至,尽割所种,他日又登海岸杀略,禽四百余人,歼其渠魁,余分配诸郡,初则每遇南风,遣戍为备,更迭劳扰,公即其地,选屋二百间,遣将分屯,军民皆以为便”③。此外周必大的《汪大猷神道碑》中也有大略相同的记载:“乾道七年……四月起知泉州,海中大洲号平湖,邦人就植粟、麦、麻,有毗舍耶蛮,扬帆奋至,肌体漆黑,语言不通,种植皆为所获,调兵逐捕,则入水持其舟,已而,浮民为向导,劫掠近城亦屿洲,于是春夏遣戊,秋暮始归,劳费不资,公即其地,造屋二百区,留屯水军,蛮不复来”。④ 从以上记载的“中有沙洲数万亩,号平湖,忽有岛夷号毗舍邪者奄至,尽割所种”及“海中大洲号平湖,邦人就植粟、麦、麻,”可见,当时已有闽南汉族人民移居澎湖,并且从事种植业了。另外,从以上“初则每遇南风,遣戍为备”,及“春夏遣戍,秋暮始归”,可以看出南宋乾道年间已定期派兵到澎湖巡防了,后因“更迭劳扰”、“劳费不资”,汪大猷才亲临其地,并且建造兵营二百间,留屯水军,进行长期的驻守 由于宋朝军队已正式驻守澎湖,所以,曾任南宋泉州市舶司提举的赵汝适在其所著《诸蕃志》中明确记载:“泉有海岛曰澎湖,隶晋江县”。⑤澎湖地处海路要津,元代方志说,当时到此的商船,“岁常数百艘” 元朝统治者不仅驻兵澎湖,而且还进一步招谕台湾。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海船副万户杨祥,请求带兵六千人去招降,朝廷从其请。与此同时,从小生长福建,熟知海道利病的书生吴志斗也上书说:“若欲收附,且就澎湖发船往谕,相水势地利,然后兴兵未晚也。” 据《元史》记载:当一切准备就绪以后,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3月29日他们从汀路尾澳(福建汀江下游)开船出征,当日巳时,在海洋中正东,望见有“山长而低者”。杨祥认为已到求,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