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中唐时期湖南贬谪文学中之感情基调
论中唐时期湖南贬谪文学中之感情基调摘要:贬谪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个普遍的现象,由此形成的贬谪文学则成为一个独特的文学现象。中唐时期文人或被贬湖南,或在贬谪途中经过湖南,留下大量的文学作品,使得湖南的贬谪文学尤为兴盛。这些文学创作中的丰富的情感基调体现出中唐时期湖南贬谪文学的独特性
关键词:中唐湖南贬谪文学感情基调
贬谪,指封建时代官吏降职,被派到远离京城的地方。中唐时期湖南成为唐代文人主要的贬谪之地。如刘禹锡被贬朗州(今湖南常德)、柳宗元被贬永州(今湖南永州)、令狐楚被贬衡州(今湖南衡阳)、元结、吕温被贬道州(今湖南永州道县)、戎昱被贬辰州(今湖南怀化沅陵县)等等。此外,也有在贬谪途中经过湖南或在贬谪中联想到湖南风物而抒发感慨的文人,如韩愈、元镇。这些贬谪文人留下的作品中体现出各种各样的情感基调在今天看来值得我们的重视
一、悲怨
“自古以来,放逐之臣,黄馘之下士,不知其凡几,其托诗以抒哀怨者,亦不知其凡几”(纪晓岚《纪文达公文集》卷九),“放臣逐客,一旦弃置于外,其忧悲憔悴之叹,发于诗什,特为酸楚”(周辉《清波杂志》卷四)。贬谪使得文人地位、声誉及生活处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其心情的骤变是不言而喻的,其不平怨恨之感更是产生得十分自然,这些情感投入到文学作品中便形成了悲怨的情感基调,这在中唐时期被贬到湖南的文人作品中随处可见
元和十五年六月,令狐楚因亲信贪污被贬衡州刺史。从宫廷走向市井,令狐楚无法接受,如他的《夏至日衡阳郡斋书怀》:
一来江城守,七见江月圆
齿发将七十,乡关越三千
褰帷罕游观,闭多沉眠
新节还复至,故交尽相捐
何时阊阖,上诉高高天。①
月亮已经“圆”了七次,自己已经年迈,“罕”去游玩散心,而“多沉眠”。在夏至他起了乡关之思和暮年之叹,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回故乡,希望能“上诉高高天”。诗歌基调是郁塞的
中唐时期贬谪诗人的代表柳宗元与令狐楚一样,诗中的基调大多是悲怨的。“永贞革新”失败之前,柳宗元在仕途上颇为顺利。宪宗上台之后,柳宗元就被发配到贫瘠萧瑟的永州。对于自视颇高,处于权力中心的柳宗元而言,这个打击可谓是巨大而沉重的。面对生活在瞬间的巨大落差,柳宗元找不到原因,这使他产生了无限的委屈感与失意感。在永州所做的《永州八记》就是这种情感的体现。柳宗元带着抑郁走进永州山水,永州山水成了他自己的化身。以《小石潭记》为代表: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②
文章一开始,写发现小石潭时作者的心情是“乐”的。“如鸣佩环”的水声从竹林后传来,清澈的潭水,奇形怪状的石头,清幽美妙。中间写日光下撤时潭鱼的活泼生趣,流露出作者一时开朗明净的心情。然而,“潭西南而望”以下突出石潭的凄清,作者的心境便“忧”了。“犬牙差互”的岸势让人心悸,“寂寥无人”的环境让人突生寒意,作者至于此,方觉“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于是匆匆离去。可以看出,柳宗元被贬后心中是愤懑难平的,因此悲哀和凄凉成为他感情的基⑥调,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游山玩水的“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便会流露出来。加之柳宗元多病、丧亲,重重打击下,境遇不可能不差,心情也就无法舒畅
尽管柳宗元也试图调整自己的心态,企图从这种感伤、失意、抑郁的状态中突围出来,写下了如《江雪》这样超然的诗篇以及表现出积极抗争的面貌的《捕蛇者说》这样的杂文,然而从他贬谪之后的大部分作品来看,他的这种努力的是失败的,他最终未能冲出这种悲剧氛围的包围
二、爽朗
可以说,悲怨基调在中唐时期被贬湖南的文人作品中是占主导地位的,但也有一些文人在这种基调外独树一帜,在作品中表现出的基调是进取的,态度是理性的。如刘禹锡
刘禹锡二十岁即考中进十,同年又登博学鸿词科,两年后又顺利地通过了吏部取士科的考试,贞元年“三登交科”,可谓少年得志。但授官任职不足十年,即因“二王八司马”改革事件遭贬,来到了荒凉僻远的“荆蛮”之地。论常理,他应有无限的穷愁与怨恨,极易沉沦或遁世,可事实并不如此。虽跟遭贬的文士一样用笔墨倾吐心声,但是他有悲而小哀,有怨而无悔,绝不沉沦生命,在贬谪期间的诗歌表现出他独有的诗风,有别于屈原以来骚怨感伤的迁谪文学传统,有别于同时代文人的价值取向
与柳宗元的山水诗不同,他寄情的山水多是明快清新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