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创作背景和作品分析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创作背景和作品分析摘要: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对于后世的深远影响已经超越了音乐本身,它已成为人类崇高理想的标志,在许多重大的历史时刻,人们都会通过演奏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来进行纪念,“在你温柔的翅膀下,人们都会结成兄弟”的颂歌,这是贝多芬一生领悟到的人生真谛,“从痛苦到欢乐”也是这部交响曲给予人们的坚定信念。今天我们站在《第九交响曲》面前,正如瓦格纳所说,“就像站在全人类艺术史上一个崭新时期的里程碑面前一样。”
一、《第九交响曲》创作背景
《第九交响曲》又称《合唱交响曲》,d小调。这部交响曲是贝多芬创作的巅峰,集中体现了贝多芬的生命意志和艺术理想。健康状况的痛苦、家庭情况和感情上纠葛,使贝多芬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沉思、内省、凝练的阶段,是比他的“英雄”、“命运”更高层次、更理想化的阶段,这时的贝多芬把音乐结构放在了第二位,找到了更符合自己音乐理想的形式,使他晚期的音乐超越了从前所有音乐,在人类想象力所能触及的最高领域翱翔
《第九交响曲》不仅仅第一次在交响曲中加入了合唱,而它宏伟的构思和开浪漫主义先河的表现手法,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所以瓦格纳在谈到《第九交响曲》时说:“今天我们站在它面前,就像站在全人类艺术史上一个崭新时期的里程碑面前一样,因为它带来了任何时代、任何民族的艺术连它的影子也没有显示过的现象。”
第九交响曲末乐章合唱部分是引用了德国人诗人席勒的《欢乐颂》。青年时期的贝多芬在波恩就曾想过为《欢乐颂》的8节诗全部谱曲。他在1789和1812年,都曾为《欢乐颂》起过稿。贝多芬在1795年用德国诗人毕尔格的诗作曲的歌曲《同情互爱》,其曲调与第九交响曲末乐章的《欢乐颂》主题骨架上有近似之处,可以说是《欢乐颂》主题的前身
1808年,贝多芬在《合唱幻想曲》中再一次用这个曲调作为主题,唱的是库夫纳的诗。《合唱幻想曲》的合唱部分,是为写作《第九交响曲》的一次尝试,后来贝多芬说过,“《第九交响曲》的终曲是按照《合唱幻想曲》的格调写的,但规模却比前者大很多”。由此可见,贝多芬想为《欢乐颂》谱曲的意图,从1793年就开始了,经过了30年的努力,最终才在《第九交响曲》中完成。尽管在前三个乐章已经埋下了伏笔,每一乐章的音乐素材都在暗示、隐现、趋向它的到来,但是在从来没有加入人声的交响曲中,合唱部分何时引进以及如何引进,还是让贝多芬煞费苦心。贝多芬经过无数次的反复推敲,最终写下了定稿。在第四乐章的引子中,暴风骤雨般的急板,引出了低音弦乐的宣叙调,然后依次重温了前三个乐章的主题,但每次都被宣叙调打断,它就好像是在说:不要再重弹旧调,要另创新声。这时《欢乐颂》的合唱主题才“千呼万唤始出来”,先由低音弦乐奏出,然后由弦乐接应,最后扩大到整个乐队。紧接着,又是一段急板,但这次的宣叙调,由男中音代替了低音弦乐,他唱到:“啊,朋友们,别再唱这些调子了,让我们愉快地、充满欢乐地歌唱吧。”于是《欢乐颂》的合唱一领众唱。这样的表现手法,确实是神来之笔,无怪瓦格纳要说:“低音乐器上强有力的宣叙调,几乎超出了纯音乐的极限,它挺身而起,好像是在催促别人出头露面,我们的大师用这样奇妙的方式来为绝对必要的人声和歌词开路,不能不使人叹服。”
二、《第九交响曲》作品分析
《第九交响曲》一共分四个乐章,第一乐章,不太快的快板,d小调,2/4拍,奏鸣曲式,呈现了一幅宏大的斗争画卷,表现出了强大大的震撼力和悲壮色彩。乐章的引子部分由弦乐器奏出,断续朦胧,空5度和弦像是黎明前的黑暗。紧接着,在弦乐器中各种断断续续的音调像碎片在空中漂浮,慢慢的聚到一起,第一主题的片段从黑暗中显现出来,像闪电似地在乐队中闪耀。这一主题在一系列离调的紧张发展后,形成了强大的意志力,代表了不畏强暴的反抗精神。接着,乐曲在通过一段柔和、梦幻般的过度乐句后,进入了第二主题,它好象是在叹息,但又同时带有一种不平的气息,而后第二主题的抒情性形象渐渐让位给了悲剧性的严峻形象,节奏慢慢加强,最后整个乐队奏出威严有力的全部主题,乐章的第一主题以其凯旋般的音调结束了这充满活力的呈示部。展开部很长,它以各种各样形象的对比为基础,再结合复调发展了第一主题。展开部虽然纠缠了数不清的动机,但总体的情绪还是斗争和反抗,悲剧的形象还是占据了主动。展开部的冲突直接带到了再现部,使它成为了全乐章发展的顶峰,这里充满了强烈的压制和激烈的反抗。尾声部分,意外出现了明朗的大调因素,但是紧张的情绪却没有得到缓解,在音乐即将结束的时侯,出现了令人惊心动魄的大爆发,在弦乐器半音阶的震音伴奏下,管乐器的音调逐渐变得咆哮起来,充分体现了在无限痛苦中斗争的坚强意志
第二乐章,急速的快板的诙谐曲,d小调,3/4拍,复三部曲式,前后2个部分又是奏鸣曲式。在这里,贝多芬打破了传统的惯例,将快板乐章和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