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赫鲁晓夫执政初年一次重要对华决策
赫鲁晓夫执政初年一次重要对华决策尼基塔#12539;谢尔盖耶维奇#12539;赫鲁晓夫,光头,矮个,眼睛不大,眉毛淡稀,但面色红润,腰身粗壮,让人感觉到他朝气蓬勃,浑身上下牛一样有劲
勃列日涅夫时期抛出的“社会主义主权有限论”让中苏关系彻底决裂,但两国关系的恶化始发于赫鲁晓夫当政时期。因此,赫氏一直被看成中苏关系恶化的罪魁祸首。实际上,在苏联领导人中,赫鲁晓夫并非不看重与东方大国的友好关系。由于具体的际遇,赫氏在处理中苏问题上有“口是心非”的状态,这是为了斗气。他说的话让中国领导人感觉难听,但他心里其实在想中苏关系无论如何不能向负方向发展。赫鲁晓夫单手单边难支撑,和毛泽东在一起又显得辈分不够,无力回天――就这样,两个大国友谊破裂的悲剧终于不可阻止地上演了
但无论如何,在上演这出悲剧之前,赫鲁晓夫曾作出过推动对华关系的重要决策
【力排众敌手,登上最高位】
1952年10月,在苏共十九大上,斯大林首先把与自己同辈的“老近卫军”排除出新的领导核心。苏共中央政治局被架空,实际上具有领导权的是九人组的“主席团常务委员会”。莫洛托夫和米高扬都被摒除在这个“核心”之外,伏罗希洛夫虽然名义上是核心成员,但一直未能参加主席团常务委员会――尽管只开过两次这样的会议。卡冈诺维奇已被斯大林弃用
党和国家的大事实际都在斯大林郊外别墅的晚宴上决定,而能够被召来出席晚宴的只有贝利亚、马林科夫、赫鲁晓夫等第二代亲信。如果哪一天他们不被通知出席斯大林的郊外晚宴,他们的政治生命也就结束了――而就在他们为自己的命运提心吊胆时,机会突现了――斯大林在最后一次晚宴之后,回到卧室因脑溢血身亡
早在斯大林去世之前,苏共高层领导就已将权力安排好了。马林科夫当部长会议主席,贝利亚和莫洛托夫为第一副主席。赫鲁晓夫基本处在二线,他的任务就是集中力量做好中央委员会的机关工作――中央委员会只搞意识形态和干部考查,也就是秘书的角色。斯大林临死时苏共领导人的顺序是:马林科夫、贝利亚、伏罗希洛夫、卡冈诺维奇,后面是布尔加宁、米高扬、莫洛托夫,最后才是赫鲁晓夫
贝利亚挟斯大林宠臣的威风,掌管国家安全部和内务部,实际势力最大,谁见他都怕三分
莫洛托夫、伏罗希洛夫、卡冈诺维奇等“老近卫军”在马林科夫的安排下重返权力中心。马林科夫的用意不言自明:扩大自己的力量,对付最危险的敌人贝利亚
赫鲁晓夫只是负责党的工作的书记处书记。然而,那些老谋深算的家伙完全打错了算盘,他们以为赫鲁晓夫只会老老实实地充当“三驾马车”的傀儡,根本想不到这个外表像小丑一样的喜剧角色能有什么作为。当时在他们的心目中,赫鲁晓夫是什么人?是斯大林让他插科打诨给大家寻开心的人。斯大林白天睡觉夜晚工作,夏天在别墅的树荫下吃饭,晚宴晚上8点开始,吃到深夜1点左右,边吃边议决国家大事。这样的工作酒会,只要斯大林心血来潮挥挥手,一旁老实呆着的赫鲁晓夫就会应声而起,穿着乌克兰农民的花裙子,大跳戈帕舞。他扭动肥胖的身体跳起舞来十分卖力,气喘吁吁,满头大汗,其他人则一齐拍着手掌
这样的人,谁会把他与“野心”联系起来?赫鲁晓夫笨拙于外,精明于内,他把大家都麻痹了
赫鲁晓夫充分运用了斯大林时期处于二线的党内职务,激活了这一职务的能量,利用人们对贝利亚的恐怖不安感,各个击破,联合马林科夫,又摆明利害关系团结了莫洛托夫、卡冈诺维奇,在1953年6月一举铲除贝利亚
尽管马林科夫还担任着部长会议主席职务,但赫鲁晓夫将马林科夫挤到一边去。1953年9月,苏共召开中央全会,赫鲁晓夫当选苏共中央第一书记,立即将党的领导上升到最高地位,一举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最高掌权者
与斯大林不同,赫鲁晓夫接掌最高权力时,不仅东欧一大片已经是社会主义国家,而且,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更是可与苏联比肩而立的社会主义大国
【一个重要决定:亲赴新中国5周年庆典】
1954年,中共中央决定举行较为隆重的新中国成立5周年庆典
赫鲁晓夫与周恩来几次交往,感到温文儒雅的周十分友善,这说明中共对他这个后起之秀接掌苏共是友好和尊重的,没有因为斯大林的逝世而改变态度。赫鲁晓夫觉得有必要改变总是中共最高领导人访苏的惯例,他想放下苏联社会主义老大哥的身段,亲自参加中国的庆典,拜访中共领导人
本来,马林科夫主政的苏联部长会议并未将新中国国庆5周年当成大事,按照斯大林在世时的惯例,只是安排部长或副部长级的人物率队前往庆贺。这次的团长也就是相当于部长级别的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米高扬,团员也是并不负责政府实际工作的苏斯洛夫、卡巴诺夫、亚历山德罗夫等人
这些安排,赫鲁晓夫早就知道。但在临近新中国国庆5周年的一个多月前,赫鲁晓夫否决了这一做法。他把苏联外交部第一远东司司长库尔久科夫叫到办公室,情绪颇为激动地拍着桌子说:“中国是社会主义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