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氧化碳捕捉与封存技术发展论坛 - 财团法人中技社
二氧化碳捕捉與封存技術發展 論壇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中技社
協辦單位;經濟日報社
論壇議題:
1.因應全球CO2 減量趨勢,國際CO2 捕捉與封存技術成熟後對
我國產業與經濟之衝擊為何?
2.探討我國投入CO2 捕捉與封存技術領域之面向為何?
3.我國政府與民間如何建立夥伴關係?
主持人:林志森(中技社執行長)
翁得元(經濟日報副總編輯)
引言人:沈世宏(景文技術學院副教授)
與談貴賓:陳崇憲(經濟部能源局技士)
胡經武(中油安環副處長)
黃正忠(前能源局組長)
魏宏恩(中鋼安環組長)
談駿嵩(清大化工研究所教授)
杜悅元(台電安環處長)
林明儒(工業總會污防召集人)~~按發言順序
前言:
捕捉、封存或再利用技術,是解決二氧化碳排放的新趨勢!
中技社與本報合辦二氧化碳捕捉與封存技術發展論壇,探討先進國家研發成功捕捉封存
與氫能利用技術後,我國是否有承接的環境條件及基礎建設?是否有領先開創新產業機會?
翁得元:
二氧化碳是近年全球矚目的議題,自去年2 月京都議定書生效後,國際間更已開始著手
管制。發電、煉油、煉鋼都產生大量CO2 ,必需要設法抑制及減量。
二氧化碳捕捉及封存是國際間新發展的技術,如何在新趨勢發展初期掌握動向、創造機
會,將是我國無法迴避的議題。
林志森:
化石燃料是CO2 排放的主要來源,在全球管制CO2 排放的趨勢中,政府與民間各界都
已投入發展降低排放、再生能源、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清潔生產等技術與管理體系。
1
以上述預防方式減量技術,避免CO2 排放增加,無法完全控制及處理CO2 。捕捉封存與
再利用則是新的國際潮流,雖然現在仍是高成本的處理技術,但先進國家已積極發展,相關
的組織、人力及資源投入,將是減少CO2 排放的契機。
由於國際趨勢、前瞻性已形成,去年的能源會議中也有提及CO2 捕捉封存及再利用,但
使力不大,政府單位是否應由經濟部結合環保署、國科會及民間企業界合作成立平台架構?
或由經濟部溫室氣體辦公室中提出建議,形成策略合作關係,才易於獲得最好的成效。
能源局結合綠基會,邀請百貨公司、量販店、便利商店等服務業簽約,結合成為節約能
源的策略聯盟,可收節能最大成效,可做為策略聯盟的參考範例。
最近世界各國重新檢討能源政策,李遠哲院長也公開呼籲重新討論核能政策,如果永遠
避開核能政策,未來會有很多困難。因應京都議定書及油價飆漲等環境,核能政策確有重新
檢討必要,中技社明年或許可再針對核能議題委託研究。
沈世宏:
此項技術對解決溫室氣體造成的問題很有幫助,只是國內還不重視,應積極探討一旦國
際成熟後,我們要如何因應?
化石燃料仍將是未來主流能源,解決溫室氣體效應最有潛力的就是將CO2 捕捉回來、封
存在地下。美國雖未簽署京都議定書,但美國規劃2050 年履行國際公約CO2 減量中的45% ,
就是要以捕捉此項技術達成。美國將於2012 年建造完成首座275MW 、CO2 零排放的燃煤發
電產氫試驗廠;聯合國氣候綱要公約政府間氣候變遷專家小組 (IPCC) 預測,2095 年全球化
石燃料排放的CO2 ,將有近半使用該技術。
我國與先進國家能源政策相較,相同的是:增加天然氣使用量;增加再生能源使用量;
規劃電價調整、排放權交易、排放總量管制及碳稅等措施;化石燃料使用比率於2025 年前仍
占87%以上。不同的地方包括 :除再生能源及天然氣用量增加為具體CO2 排放減量規劃外,
其餘減量均為誘因規劃;未全面規劃配合CO2 排放減量所需技術成本、研發與基礎建設;未
規劃CO2 捕捉、封存及再利用技術及對我國的衝擊;未規劃「氫能源、氫經濟」時代的基礎
建設與產業機會。
建議我國應以下列項方向同時並進,並建立技術路徑圖: 1.地質封存容量調查與封存;
2.海洋封存、礦化封存、環境影響評估與再利用技術;3.化石燃料燃燒排放CO2 捕捉及轉換
為氫能技術研發;4.氫氣輸送、貯存基礎建設;5.擴大液化天然氣於使用交通工具及終端用戶
基礎建設;6.國際合作場址及容量調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技术参数mq-214 气体传感器 - 杭州科纳传感器件有限公司.doc
- 西环广场弧形中空夹胶玻璃幕墙施工技术.pdf
- 附录2 用gaussian 98w1作振动频率的密度泛涵计算(dft) 本附录讲述 .pdf
- 2014年4月12日新托福听力预测 - 新航道.doc
- 第九、十段.ppt
- 水稻钵苗柔性夹持拔苗装置的设计与试验 - 湖南农业大学.pdf
- 求解堤坝渗流场的罚函数无单元法 - 河海期刊.pdf
- 电阻率法点电源二维地形改正的方法与实践 - 地质与勘探.pdf
- 黑龙江东方学院教案 编号 10-1 2008~2009学年度 第二学期 系(部 .doc
- 我国月降水量气候噪声的估计ξ -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期刊网.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