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历程述评.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历程述评

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历程述评[摘要]新中国的高等教育经历了共和国初期全面构建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仿苏时期、“教育革命”及“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荡时期、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发展时期、高校扩招及高等教育大众化四个阶段的历史变迁。这些历史变迁给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和国人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高等教育 大众化 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和历史性的转型:新中国成立初期全面构建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仿苏时期、“教育革命”及“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荡时期、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发展时期、高校扩招及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四个阶段的历史变迁呈现出不同的内容和表现,给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和国人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一、革故鼎新:全面构建新中国教育体系 1949年是我国近代高等教育与现代高等教育的分水岭。新中国成立前,高等教育受时代特性的影响,经历了一个多元化发展的时期: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将学术自由和教授治校的理念在他所主持的北京大学付诸实施。西方高等教育理念的核心即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的观念,通过蔡元培的倡导和身体力行第一次较全面地被国人所认识和接受。1922年,毛泽东等人“鉴于现在教育制度之缺失,采取古代书院与现代学校二者之长,取自动的方法,研究各种学术,以期发明真理,造就人才”,在湖南创办自修大学。XX年代后期,受到美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地方采用分权制的教育体制,大学实行选科制、学分制,以至于大学各专业缺乏明确的课程标准等。进人XX年代,中国开始比较主动地吸收和借鉴欧洲各国的高等教育经验,将培养目标表述为“大学应遵照……中华民国教育宗旨及其实施方针,以研究高深学术养成专门人才”,“专科学校应遵照……中华民国教育宗旨及其实施方针,以教授应用科学养成技术人才”。在XX年之后的1948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大学法》和《专科学校法》中关于培养目标的表述,与XX年前几乎完全一致 新中国成立后,原有的高等教育远远不能适应新社会对于科学发展、技术进步的需要,党和人民政府革故鼎新,开始了构建社会主义全新的教育体系的实践。1949年12月23日至31日,教育部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确定了逐步改革旧教育的方针、步骤和发展新教育的方向。会议明确提出建设新教育“特别要借鉴苏联教育建设的先进经验”,确立了学习苏联经验的教育方针 首先,改变高校分布不均衡的现实,形成高度集中统一的教育管理体制。我国的高等教育从民国开始就存在明显的地域不均衡现象,大量高校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华东地区,且主要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等大城市中,仅上海一地就集中高校43所,占全国高校总数的1/5。而在边远的省份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很少,1946年西藏甚至连一所中小学都没有。1952年我党按照苏联模式改造旧的高等教育,有效改善了民国以来高校地域分布不均衡的现象,基本形成每个省份,包括边远地区都有一所综合性大学和工、农、医、师等专门学院。1952年9月24日,《人民日报》发表《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基本完成》的社论。至此,全国已经有3/4的高等学校完成了院系调整和专业设置工作 其次,确立了高等教育以培养专业人才为目标的方针。在1949年11月高校会议上,教育部明确了高等教育办学方向是一切服务于国家建设,特别是经济建设;高校系科调整根据经济需要设专业,充实加强理工大学。专才的培养目标有效满足了社会主义建设各个行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1953年初,全国高等学校共设专业215种。其中工科107种、理科16种、农科16种、林科5种、医科4种、师范21种、财经13种、政法2种、体育1种、艺术11种。1949年至1966年间,我国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数量从5万增加到250万,极大缓解和保证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特别是在苏联专家撤走后。我国依靠这批人才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创造了国民经济发展的奇迹 二、教育之殇:“教育大革命”及“文化大革命” 1957年以后,由于中苏关系的恶化和国际国内形势变化,我国高等教育逐渐走上了动荡之路。1958年,在党的八届二次会议上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总路线”的推行,破坏了国民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为“教育大革命”的产生提供了思想政策氛围。9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突出强调了“两条路线之间的斗争”和“克服教育工作中的右倾思想和教条主义思想”,提出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应当成为中等以上学校“普遍和经常的方法”,提出“必须把生产劳动列为正式课程,每个学生必须依照规定参加一定时间的劳动”。在教育事业发展中,提出从大区到省、地、县都要建立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要求在15年左右时间内普及高等教育。各级学校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