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杨尚奎战斗在赣粤边岁月
杨尚奎战斗在赣粤边岁月1934年底,中央红军长征北上以后,留守中央苏区的红军、游击队和革命群众,仍与数十倍于己的国民党军和地主武装进行艰苦战斗。1934年12月下旬。信康赣雄临时特委副书记杨尚奎(当时叫杨上魁)和部队一起,冲破敌人的封锁线,由中央苏区挺进赣粤边。从此,开始了他长达五年的赣粤边战斗历程。在赣粤边庾岭山脉方圆数百里的山山水水间,在无数革命群众的支持掩护下,杨尚奎和战友们一起,与敌人进行殊死斗争,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动地的革命战歌。
扎根赣粤边
雄伟的罗霄山脉经井冈山向南延伸,其末稍到达江西南部的赣粤湘边,仍一直顽强地向东南伸展,在江西南部与广东北部形成了方圆数百里的崇山峻岭。而在江西大余县与广东南雄县的边界上,有一座梅岭(即梅山),古时唤作大庾岭,所以江西大余与广东南雄交界这一带的广阔山脉也被称为庾岭山脉
为开辟赣粤边革命根据地,1934年12月上旬,留守瑞金的中共中央分局在项英、陈毅的领导下,决定成立中共信康赣雄临时特委和军分区,由李乐天任特委书记兼军分区司令员,杨尚奎任特委副书记,抽调一个独立营和一批地方干部,由中央苏区突围前往赣粤边。1935年1月,部队到达赣粤边的广东南雄廖地村,根据斗争需要,中共信康赣雄临时特委改为中共赣粤边特委。随即,特委和赣粤边的地方组织一起,深入各地做联系与组织群众的工作
1935年3月,留守中央苏区的中共中央分局书记项英和中华苏维埃政府中央办事处主任陈毅,率部突围来到赣粤边。从此,赣粤边成了南方游击战争的中心,杨尚奎在项英、陈毅的直接领导下开展革命斗争
其时,部队遭受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刚从中央苏区突围出来,失败主义、逃跑主义、“左”倾冒险主义、游击主义等各种情绪严重影响着部队。针对部队中暴露出来的大量问题,杨尚奎和李乐天及时向项英、陈毅进行了汇报。为此,项英、陈毅和特委决定召开一次会议,以统一思想,转变工作作风。经杨尚奎和李乐天的精心选择,4月中旬,项英、陈毅和赣粤边特委机关跳出油山山区,转移到大余县西南部的北山山区。在大余县河洞乡长岭村沙湾农民罗学文家中,召开了赣粤边党政军干部会议。史称“长岭会议”。会议分析了形势,批判了“左”倾冒险主义、游击主义等思想,确定了“依靠群众,坚持斗争,积蓄力量,创造条件,迎接新的革命高潮”的方针,并作出了分兵游击的部署
长岭会议从实际情况出发,正确地执行了党中央确定的广泛开展游击战争的方针和策略,实行了由正规战到游击战、由苏区工作作风到游击区工作作风的转变,从思想上、组织上为坚持赣粤边游击战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赣粤边三年游击战争的新起点。这次会议的精神和对其的贯彻执行,对胜利坚持赣粤边三年游击战争有着重要的意义。参与主持会议的杨尚奎认为,长岭会议是“在关键时刻召开的关键会议”,是赣粤边游击战争的“转折点”
长岭会议以后,杨尚奎深入山山寨寨,一边进行游击战争,一边深入细致地做群众工作。在工作中,杨尚奎用他那娴熟的篾匠手艺,帮助穷苦百姓做各种竹制用具,赢得了当地群众的信赖,他们常和化名为穆同志的杨尚奎无话不谈
化整为零、分散游击的战略方针,紧密依靠群众的战略思想,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使杨尚奎和红军游击队不但粉碎了敌人的残酷“清剿”,保存了实力,还在河洞天井洞设立了红军医院、仓库、加工厂等后方基地,建立健全了地方党组织,发展壮大了群众组织,开辟了赣粤边游击根据地。从此,杨尚奎和赣粤边特委在赣粤边深深地扎下了根
梅岭山下鱼水情深
1935年10月,原中央军区参谋长龚楚叛变后带兵到赣粤边捉拿项英、陈毅,企图破坏赣粤边特委机关,消灭红军游击队,史称“北山事件”。“北山事件”使赣粤边红军游击队的后方基地遭到了严重破坏,但在机智勇敢的红军游击队员掩护下,项英、陈毅与杨尚奎等人安全脱险。“北山事件”以后,杨尚奎和项英、陈毅、李乐天及中共赣粤边特委机关转移到大余县梅山和大余、信丰交界处的油山,在山上搭棚居住。同时,特委决定领导成员进一步分散活动,以保存力量,加强对各地游击战争的领导。根据安排,李乐天到信丰崇仙和三南地区指导工作;杨尚奎常驻大余梅山一带,积极向大余及南雄里东开辟工作;陈丕显常驻大余池江彭坑、小汾一带。积极向池江开辟工作;刘新潮(即刘建华)常驻信丰上乐,积极向大余新城地区开辟工作;项英、陈毅则以油山和梅山为据点,坐镇指挥游击战争
有一天,在梅山长坑的田垄里,贫农妇女张健妹夫妇正在割禾。太阳虽已西斜,但他们夫妻俩仍汗流浃背,埋头干活。这时,田埂上走来三个陌生人,他们一边下到田里帮忙割禾,一边笑着问张健妹夫妇:“老表、表嫂,你们知不知道我们是什么人?”
“不晓得。”张健妹疑惑地说
“我们是红军游击队,你们不要怕。我们不打人,不骂人,更不杀人,我们只会帮助你们这样的穷苦人。”
接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