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民国初年孙中山政党道德思想
浅谈民国初年孙中山政党道德思想摘要:中华民国的成立初期,众多的知识分子、旧官僚,其中不乏投机分子纷纷成立政党,参加议会选举。政党政治因此成为研究早期民国史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在这里试突出介绍孙中山的政党道德思想,或许对时下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起到借鉴作用
Abstract: Republic of China’s tenable initial period, numerous intellectuals, old bureaucrat, many opportunists establish the political party in abundance, participates in the parliament election. The party politics therefore become the research early time people national history an important topic. The author tries in here to introduce prominently perhaps Sun Yat-Sen’s political party morals thought that to the present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s self building, maintains party’s sophistication plays profits from the role.
关键词:孙中山 政党道德 党争 利益
Key word: Sun Yat-Sen political party morals factional strife benefit
中华民国成立伊始,政党纷立。据不完全统计,民初活跃在政治领域的政党社团达300多个。由于“政党之名词甚为新异,中国人多不明白党字之真义,就是已入政党的党员,也不能人人知道政党之作用。”1所以,中国政党尚处于“幼稚的时代”。孙中山为此多次呼吁政党应有自己的党纲,注重党德培养,“倘使丧失党德,则国家前途无限危险”。2相反,政党如具党德,并使“全国人民人人具有此种道德,具有此种思想,则中华民国之政治可以立见发达,中华民国之基础可以日益巩固”。3
何谓党德?孙中山曾提到“党争有一定之常轨,苟能严守文明,不为无规则之争,便是党德。”4
政党之间如何相处。起初,孙中山认为政党之间不存在利益之争,应该和平共处。1912年8月25日,在国民党成立大会上,孙中山称“政党彼此相待应如弟兄”,并告诫国民党人“即有他党反对,我党亦宜以和平对付,决不宜为鹬蚌之争。”5
然而,这毕竟是孙中山的美好愿望而已。1912年5月,统一党、民社、国民协进会、国民公会等合组共和党,以拥护袁世凯为宗旨;宋教仁则筹划组成国民党,以便实现责任内阁。两大主流党派在政见上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
党争势在难免,但孙中山强调“国家之进步与否,即系于党争之正当与否”7。其判断标准是:一,党争必以国家利益为前提。所有政策 “一秉公理,然后以之谋国,其国以强,以之谋党,其党以昌。”8孙中山对“淆公私为一途,不顾舆论,不论是非”的党争甚为反感,这种争斗已演变到“其事之出于他党也,虽至良之策,而反对维力;其事而出于本党也,虽极恶之政,而拥护维谨”9的地步,党德至是,可谓“扫地以尽”。二,党争在手段上必须是开诚布公、光明正大的。孙中山推崇英美的议会政治,认为政党社团之间的矛盾应该通过议会或其他合法的渠道来化解。孙中山猛烈抨击了不守常规的党争,说“如但求本党之胜利,不惜用卑劣行为,不正当手段,谗害异党,以弱本党之敌,此种政党,绝无党德。” 10
在孙中山看来,理想的运作模式应该是:“得国民赞成多数者为在位党,起而掌握政治之权;国民赞成少数者为在野党,居于监督之地位。”11一旦国民做出选择后,各党派就要各守其职,安守本分。执政党须一心为国为民,而“在野党从旁观察,以监督其举动,可以随时指明。”12至于政权交替,政党易位,由国民决定。在野党得多数国民之信仰,即可起而代握政权,变而为在位党。”13
孙中山非常看重提升党员的道德素质,在他看来,“人之入党,其未入党之始,必先察其党之党德如何?党人行为如何?”14可见,党员的道德素质关系到政党的声誉以及政党的发展壮大。“
至于党员的道德培养,孙中山也有论述,总体而言有三点:一、党员必须明白政党的真义。“政党之要义,在为国家造幸福、人民谋乐利。”16民国的政党政治取法于英美,所以此政党不等同于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朋党,党员不仅要对本党尽力效忠,而且更重要的是效忠于国家。这与孙中山的道德观一脉相承。孙中山把我国固有的道德归纳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