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在鲁迅家三次避难.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瞿秋白在鲁迅家三次避难

瞿秋白在鲁迅家三次避难瞿秋白(1899-1935),江苏常州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作家、文艺理论批评家;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瞿秋白和鲁迅在革命和文学事业中,风雨同舟、肝胆相照,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上世纪30年代国民党白色恐怖时期,瞿秋白曾先后三次避难于鲁迅家,遂成史传佳话。 第一次避难:“积铁成象”纪念品 1932年冬,顾顺章在上海被捕叛变,中共“特科”在周恩来的领导下,与敌人展开了尖锐复杂的斗争。面对敌人的疯狂搜捕和盯梢,党的领导同志随时都有遭捕的危险 1932年11月1日,中共“特科”联络员以秘密的联系方式,向瞿秋白发出“警报”:“有危险,速转移!” 瞿秋白接到“警报”后并未慌乱,他旋即将文稿和党的一些重要文件装到一只小提箱里,然后与夫人杨之华商量,决定“到鲁迅家去”。时间紧迫,瞿秋白与杨之华分头出走,约好在鲁迅家会面 瞿秋白离家后,兜了几个圈子,见无特务盯梢,便急速来到四川北路拉摩斯公寓鲁迅家。鲁迅夫人许广平开门,见瞿秋白匆匆造访,必有情况,便机警地让他进屋,落座后告诉他,鲁迅到北平探望母病去了,很快即归,说:“你们来,我会安排好的。”她问杨之华为何没有同来,瞿秋白说叛徒认得杨之华,为防不测只好分别走。许广平热情地煮了咖啡,等待杨之华到来,但等了许久仍不见她来,焦虑起来。瞿秋白安慰道:“放心吧,之华与敌人周旋是有经验的。” 11月30日,鲁迅由北平返沪,仍不见杨之华到来,便派人去找,果然在街上相遇,方知杨之华发现有人盯梢后,惟恐把“尾巴”带到鲁迅家,只得消磨兜转。是日直至夜幕降临,“尾巴”甩掉了,她才至鲁迅家 两家欢聚,鲁迅高兴地说:”这回好了,秋白来了,我有知己哩!” 瞿秋白与鲁迅坦诚相见,开怀畅谈。许广平在《鲁迅回忆录》里记道:“看到他们两人谈不完的话语,就像电影胶卷似的连续不断地涌现出来,实在融洽之极。”是的,瞿秋白与鲁迅朝夕相处,倾心交谈,从文化界复杂的斗争形势到国民党反动派的“两个围剿”,从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到“九”事变,从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到中华国土的不断沦丧,等等。两人的观点不谋而合,谈得格外投机 鲁迅对瞿秋白的生活非常关心,特意将自己的书房兼卧室腾出来,让秋白夫妇居住 在平日,瞿秋白特别喜爱鲁迅的儿子小海婴,每每看见他那天真稚气的情态,往往想到将来革命成功,在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中,这下一代必然是栋梁大柱了,由此思及自己,一个革命者会随时遭遇不幸,应给孩子留点纪念品,于是瞿秋白夫妇托人到一家大公司买了一盒价格昂贵的高级玩具,送给3岁的海婴 这玩具是一种“舶来品”,用铁料制成,可变换组成各种造型,鲁迅称之为“积铁成象”。瞿秋白在盒盖上详尽地写明了众多零件的名称,共多少种、多少件,细心之至。鲁迅目睹秋白夫妇收入微薄,为此深感不安,而瞿秋白意味深长地说:“作个纪念吧,日后孩子大起来,也知道世界上有个何叔叔(瞿秋白的化姓)。”鲁迅深受感动,遂在日记中写道:“下午维宁及其夫人赠海婴积铁成象玩具一盒。”维宁系秋白笔名“魏凝”的谐音 1932年12月底,新年将近,党组织考虑到鲁迅一家的安全,遂派史平(陈云)到鲁迅家把秋白夫妇接了出去 第二次避难:珍贵的合璧 1933年初,日寇进犯山海关,平津危机。蒋介石非但不抵抗,反而对中央苏区加紧进行围剿,同时在上海大肆搜捕中共领导人 2月上旬的一天,中共上海中央局接到秘密情报:当晚国民党特务要在紫霞路一带破坏一处机关,经分析,瞿秋白夫妇住处首当其冲。值此紧要关头,党派中央局组织部长黄文容(黄玢然)通知瞿秋白夫妇迅速转移。傍晚,黄文容来到紫霞路,商量去处之事,瞿秋白果断而不容置疑地说:“只有一个地方可以去――鲁迅那里!” 天黑时分他们雇黄包车,来到四川北路鲁迅寓所 瞿秋白与鲁迅一见面,宛如久别重逢,迫不及待地进行心灵交流,两人马上攀谈起来 重返鲁迅家,瞿秋白深感时日的珍贵,于是投入了紧张的工作。关于当前斗争的情状,关于“左联”的工作,关于文坛舆论动向与诸般文人的分野等,瞿秋白有许多新颖独到的见解需要写出来发表,他先打好腹稿,再征求鲁迅的意见,进行修润补充或变换素材,然后才完稿。故而,不少文章实系这两位战友的联袂杰作 秋白写作速度惊人。鲁迅家每日午饭后至下午3时为休息时间,这时秋白便关了房门,静静地伏案而写。等鲁迅午睡起床,他便拿着刚刚写就的杂文一二篇请鲁迅过目了。秋白工作往往废寝忘餐,由于劳累过度经常咯血。鲁迅劝他注意休息,他总是笑而作答:“老毛病了,不必担虑。”秋白在病中编译完成了《现实马克思主义论文集》一书 1933年2月16日,世界著名作家、英国戏剧家萧伯纳访问中国,先到上海。宋庆龄热情接待了他,并由蔡元培、鲁迅等作陪,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