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客家文化对井冈山精神形成影响
论客家文化对井冈山精神形成影响[摘要]井冈山精神形成的历史背景、地理人文环境、实践主体及其表现形式无不深深烙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痕迹,有着深厚中原文化背景的客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客家文化在井冈山斗争的烈焰中烧去了其保守落后的文化锈斑,闪耀出其珍贵而夺目的文化品质。这种优秀文化品质对井冈山精神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关键词]客家文化井冈山精神
1927年8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余部从三河坝到天心圩,再到湘南直至井冈山,经历的地区大都是客家人聚居地。1927年9月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从浏平岳到文家市经萍乡到永新再到宁冈、井冈山这一路也是客家人聚居区。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在这里与当地革命武装力量汇合,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同时又与南昌起义部队汇合,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血与火的井冈山斗争中培育了井冈山精神。应该说,毛泽东、朱德这两支起义部队沿途给客家人撒播了革命的种子,客家人、客家文化也必然对井冈山精神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
毛泽东在1928年11月25日写下的《井冈山斗争》一文中这样写道:“……土籍的本地人和数百年前从北方移来的客籍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界限,历史上的仇怨非常深,有时发生很激烈的斗争。这种客籍人从闽粤边起,沿湘、赣两省边界,直至鄂南,大概有几百万人。客籍占领山地,为占领平地的土籍所压迫,素无政治权利。”依毛泽东的调查分析,“客籍人占领山地”,“素无政治权利”是客家人对革命有一种天生的热情的根本原因
分析客家文化的形成历史便知,客家人的根在中原。当北方部族的铁骑呼啸着闯入中原大地时,失去故园的客家先民便陆续向南方逃迁。这样,客家先民们便进入到了闽赣、闽粤赣、湘赣交界广袤的山区之中。客家人聚居贫瘠的山区,耕地十分有限,人口与土地的矛盾十分尖锐。他们虽然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但有限的土地和资源在过度开垦的情况下仍突显出它的拮据。客家人“朝夕裹腹,多包粟薯芋,或终岁不米饮,习以为常”。这是客家人向往革命的经济原因
此外,由于客家人移民到陌生环境,受到土著豪绅的压迫和剥削,正如毛泽东所描述的客家人“素无政治权利”,在不堪重负的危难关头,客家人难免为生存而与当地及周边土著“械斗”。袁文才便是一个典型例子。袁文才,一个客家籍农民,祖辈从北方南迁到这个深山穷沟中的小村落户,深受当地土豪劣绅的欺侮盘剥。为了改变现状,袁文才全家省吃俭用,供他上了几年私塾,最终因无力支付学费而返乡种地。更加令人伤心的是,他新娶的妻子被土籍豪绅霸占!此后,袁父猝然去世,袁家遭反动军队洗劫一空,房子被烧,袁母被杀。怀着夺妻杀母之恨,袁文才毅然投奔“马刀队”,落草井冈山。后经毛泽东教育和改造,袁文才及其“马刀队”成了井冈山根据地的革命武装
正是这种经济上和政治上的深层原因,所以客家人内心深处始终涌动着一种渴望革命的愿望。考察太平天国史,我们发现,太平天国主要首领大多为客家人。天王洪秀全是客家人。东王杨秀清,原籍广东嘉应州,和洪氏家族一样也是地地道道客家人,西王萧朝贵是广西紫荆山一带的客家人,南王冯云山是洪秀全青少年时代的同窗,祖居广东龙川县石灰窑村,也是地地道道的客家人。据考证,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也属客家人
考察辛亥革命史,我们发现孙中山、廖仲恺均属客家人
再考察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客家将帅可谓群星闪烁,他们有中共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优秀指挥员:朱德、叶剑英、朱云卿、郭沫若、贺敏学、贺子珍、袁文才、王佐等
我们再分析一下客家文化朴实无华、吃苦耐劳、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对井冈山精神所起的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几个世纪以来,客家人先后聚居在贫瘠的南方山地之中,面对有限的土地资源和恶劣的自然环境,只有发扬大干苦干、朴实无华、执着追求、百折不挠的开拓精神,才能解决温饱,维持这个民系的持续生存和发展。即使是那些漂洋过海闯荡南洋的客家人,他们的“发迹”也不像欧美殖民者那样采取强占和掠夺等野蛮方式,而是通过自己平实的作风和打满血泡的双手以及勤俭朴素的传统,兢兢业业地干了出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朱德,祖先原为广东韶关县客家人,在清代初期的“湖广填四川”移民浪潮中,朱德的先祖跟随客家移民潮进入四川,几经巅沛流离,最后迁居到四川仪陇县马鞍场落户。在朱德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客家籍共产党人朴实无华、执着追求、百折不挠的开拓精神。例如,1927年10月下旬,八一南昌起义余部进入安远天心圩时,部队人员从2000余人锐减到1000余人,部队军心不稳,这时朱德及时召集军人大会。他提出:“愿意继续革命的跟我走,不愿意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强。”同时,他又动员大家:“无论如何不要走,我是不走的。”《朱德的扁担》和朱德军长挑粮过黄洋坳的故事,已经影响了中国的几代人了。这既是井冈山艰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