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与吴道子的一幅名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徐悲鸿与吴道子的一幅名画

徐悲鸿与吴道子的一幅名画吴道子与徐悲鸿,一位是唐代画圣,一位是当代书画大师,他们相距一千一百多年,怎么会有一段传奇的机缘呢? 画圣真迹渺难得 悲鸿偶获惜如命 在今河南省禹州市城西四十华里二峰山之阳、蓝河水之左、九龙山北坡处,有一多为吴姓的村庄,名为“山底吴村”,因为这里历来多出画工、画匠、画师,亦称“画匠吴”。史称“百代画圣”的吴道子,约公元680年就降生在这片沃土 吴道子不仅擅画人物,也画花卉,画史记载“道子画竹,不加丹青”,始创“墨竹”画种,并“始创山水之体”,自为一家。后人对吴道子的画评价极高,画工界称他为“祖师”,画史界称他为“百代画圣” 吴道子一生创作数量惊人,但是往事越千年,吴道子绘画真迹已寥寥无几。后人看到的多是吴道子的摹本。至近代,残留的吴道子真迹连同著名的摹本又多流失海外,中国的画圣在他的中国故乡却很难看到他的真画了 徐悲鸿,作为一代绘画艺术大师,对“百代画圣”吴道子当然深有了解,但并未亲睹其真迹。不想1937年5月,他应香港大学之邀在港举办画展时,竟对吴道子真迹有重大发现 一天,徐悲鸿居港好友、作家许地山教授及夫人介绍他去看一位德籍夫人收藏的中国字画。这位夫人的父亲在中国任公职数十年,收有四箱子中国字画。其父去世后,这些收藏就由女儿继承下来。她不懂中国字画,托许地山夫人代为其觅人销售。徐悲鸿先看了两箱,从中挑出了几幅佳作。当看到第三箱时,徐悲鸿的眼睛陡然一亮,一幅很长的人物画卷令他惊呆了,以至他展画的手指颤抖起来,心跳也因兴奋大为加剧。他几乎是叫喊道: “下面的画我都不看了!我只要这一幅!” 那位德籍夫人也愣住了,她对徐悲鸿在这满是墨线的画卷前的震惊状大惑不解,她仍请求徐悲鸿把下面的画看完。可是徐悲鸿连连摇头说:“没有比这更使我倾心的画了!” 于是,当即议价:徐悲鸿因手头的现金不足一万元,愿再加七幅自己的作品,作为交换。德籍夫人表示同意 该画卷佚名,绢底因岁月久远而呈深褐色。画面上有八十七个人物,列队行进,衣带飞扬,威风凛凛。人物体态优美,造型生动,个个飘飘欲仙。作者采用白描手法,线条遒劲有力,疏密有致,没有着色却有渲染效果,展现出高超的技艺 徐悲鸿已注意到,当时已有粤中罗岸觉氏以玻璃版印出的北宋武宗元的画卷《朝元仙杖图》,因为武宗元是宗法吴道子的画家,历代画家、画史家都依此画卷间接地了解和研究吴道子的画风画技。令徐悲鸿惊奇的是,该画卷的构图与他新得的这幅画卷几乎完全相同,连人物的数量也一样,都是八十七人。为相区分,徐悲鸿为新得画卷命名为《八十七神仙卷》 作为行家里手的艺术大师,徐悲鸿把这两幅画卷对照仔细揣摩、研究,还是发现武宗元的《朝元仙杖图》在人物造型、笔力等方面不及《八十七神仙卷》。他认为,宋代的武卷显然是一摹本,而《八十七神仙卷》则非唐代高手不能为也。他指出:古今画家,才力足以作此画者,当不过五六人;而五六人中又当首推吴道玄(吴道子)。徐悲鸿好友、著名画家张大千则进一步认为,此卷应是吴道子“粉本”。“粉本”者,壁画之底稿也,《八十七神仙卷》是吴道子作壁画时的一幅小样底稿。师承吴道子画法的武卷,则是对此作的临摹,他说:“北宋武宗元之作,实滥觞于此。”徐悲鸿完全支持张大千的见解,说:“吾友大千欲定为吴生粉本,良有见也!” 史载武宗元为河南白波人,当代著名书画家黄苗子考证武宗元和吴道子都属阳翟(其郡所为今禹州),是同乡。他自幼崇敬前朝同乡吴道子,临摹道子作品,师法道子技法,应属常理。所以,徐悲鸿和张大千把武卷《朝元仙杖图》鉴定为“滥觞”(起源)于《八十七神仙卷》,又认为《八十七神仙卷》是吴道子粉本,这一见解虽在学界有不同意见,也多认为合情合理 徐悲鸿能为这件流落外国人之手的国宝赎身,使它回归祖国,是他平生最快意的事。他把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粉本视为自己的生命,特在画面加盖了一方“悲鸿生命”朱印,并于1937年7月题诗一首,曰: 见得神仙一面难, 况与侣伴尽情看 人生总是葑菲味, 换到金丹凡骨安 国难国宝再遭盗 悲鸿心疾留终生 笔者以为,徐悲鸿视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为生命者,原因有三: 一是此国宝重归国门实属不易。鸦片战争之后,外敌入侵,巧取豪夺,我历史遗存精华纷纷沦落外国人之手。国藏民藏珍品日俱稀少。著名画家、原中央美院院长张汀教授慨言:“吴道子一生作壁画三百多幅,仅存的一幅就在北岳庙。”吴道子传世名作《天王送子图》早已流落日本,有五十多页的《道子墨宝》于1900年八国联军抢劫北京时流失国外,前已述及的宋人武宗元摹吴道子的《朝元仙杖图》,几乎是在徐悲鸿以重金赎回《八十七神仙卷》的同时,被日本人在香港以巨款收去。同一内容的画卷,当其著名摹本流落国外的同时,其起源的原本由海外重归国门,真是好险!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