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台湾寻访国学大师钱穆.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在台湾寻访国学大师钱穆

我在台湾寻访国学大师钱穆曾被贴上“反动文人”标签 我在北京大学读了六年书,天天生活在未名湖畔,竟然不知未名湖这一名字是谁取的。直至这次在台北参观了国学大师钱穆的故居“素书楼”,方知未名湖这一名字是钱穆先生取的,对自己的无知感到汗颜――不过,这也难怪,在那个年代,钱穆的名字在大陆是禁忌的符号 我也熟知大陆的“三钱”,即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我却不知钱伟长这名字也是钱穆取的。钱伟长是钱穆长兄钱挚之长子,钱穆的亲侄。同样道理,在那个年代,钱穆在大陆曾经遭到“批判”,被称为“反动文人”,是“免提”的名字 钱穆原名钱思钅荣。1912年,十七岁的钱思钅荣由其长兄钱挚为之改名钱穆,字宾四。钱穆的名“穆”与字“宾四”,语出《尚书“宾于四门,四门穆穆。” 钱穆给钱挚长子取名“伟长”,则是因“建安七子”中的徐干,字伟长,擅长诗赋。钱穆给侄子取名“伟长”,希望他长大后能成为像徐干那样的学问家 钱穆毕生研究国学,无党无派,并不涉及政治,只是由于他受到蒋介石的礼遇而定居台湾,在海峡两岸尖锐对峙的岁月,便把他贴上“反动文人”标签,钱穆的纯学术国学研究著作在大陆无法出版 直到海峡两岸一片祥和气氛的今日,洋洋一千七百万字的《钱穆先生全集》,在XX年由九州出版社出版。钱穆的代表作之一《国史大纲》,在此前出版,成为大陆畅销的学术著作 其实钱穆故居“素书楼”离我的长子家很近。每一回驱车穿过自强隧道进入外双溪,就见到东吴大学醒目的校门。我并不知道钱穆故居“素书楼”就在东吴大学校园之内。当我去外双溪的张大千故居参观时,得知钱穆故居“素书楼”就在附近的东吴大学里,当然就决定前去寻访 东吴大学原是中国在XX年改为江苏师范学院。1982年改为苏州大学 在蒋介石败退台湾之后,经东吴大学在台校友倡议复校,1951年在台北汉口街兴办了东吴大学,1961年迁至外双溪 外双溪的上游为内双溪,发源于阳明山山脉擎天岗附近,先向南流后转向西,与菁溪(碧溪)汇合之后,成为外双溪。外双溪一带属于台北士林区,有山又有水,风景优美。从1950年起,蒋介石就住在这里的士林官邸。始建于1962年的台北故宫博物院,也建在这里。就连张大千建造私宅,同样选中这里 车至东吴大学大门口,门卫告知沿着学校的主干道一直往里,路的右侧的小山坡上,便是钱穆故居“素书楼”。穿过大片校区之后,果真看到一个小山坡,在茂密的绿树丛中,隐约可以看见一幢红砖外墙的小楼,想必是“素书楼”。驱车上山坡,便见到两扇红色大门,门上有一黑色木牌,上书“素书楼”三字。右侧的水泥门柱上,挂着“钱穆故居”的牌子。据说当年钱穆先生住此,便指定大门要漆成红色,即所谓“朱门”之意。门内门外,一棵棵榕树如巨伞撑开,长长的树须随风飘荡。司机张先生把轿车停靠在附近之后,我和妻一起入内参观 走访台北素书楼 进门之后,还要继续上山。面前有两条路,左侧为步行道,沿石级而上;右侧为车行道,钱穆先生晚年体衰,无力登山,外出时乘夫人胡美琦驾驶的一辆小金龟似的轿车,车行道直抵小楼 我拾级而上,曲径通幽,走过之字形石级,向上二十多米,便是一幢红灰两色相间的两层楼房。远看只是一座小楼,近看则大于通常的两层别墅。钱穆先生把自己的居所命名为素书楼,其缘由是他在无锡七房桥五世同堂的故居第二大厅叫素书堂,他十七岁时得伤寒,误用了药,几乎不救,母亲花费七个星期日夜精心照料,终于使他脱离险境,为了感恩母亲,以素书楼表达怀念之情 素书楼的底楼左侧为客厅。客厅颇大,如同课堂,可容四五十人。从1968年素书楼落成起,至1986年止,钱穆在家授课,客厅即讲堂。1986年6月9日下午,九十一岁的钱穆在素书楼讲了最后一课,他临别赠言:“你是中国人,不要忘记了中国!”从此钱穆告别讲坛 钱穆崇敬南宋思想家朱熹。在客厅里,我看见摆设有朱熹像,以及朱熹所书“立修齐志、读圣贤书、静神养气”等字轴。钱穆故去后,客厅安放钱穆铜像,以表纪念。客厅里还陈列着钱穆在1986年6月9日下午上最后一课时的照片 客厅对面如今是一个多媒体放映室,原先是钱穆夫人胡美琦的画室。钱穆一生有过三次婚姻。1928年夏秋之际,他的原配夫人及新生婴儿相继去世,给了钱穆沉重的打击。此后钱穆与张一贯结婚。张一贯是一位小学校长,与钱穆育有四子两女 1949年钱穆只身赴广州然后去香港。1952年钱穆到台湾淡江文理学院刚落成的礼堂演讲,忽被屋顶掉下的大水泥块击晕,送到医院急救。后来送至台中养病,受到在台中师范学院图书馆工作的胡美琦照料。胡美琦曾经就读厦门大学和香港新亚书院,而新亚书院正是钱穆创办的。后来胡美琦从台湾大学毕业,来香港工作。1956年,钱穆与胡美琦在香港结婚 从素书楼底楼到二楼的楼梯两侧,悬挂着钱穆先生多幅照片,仿佛是从钱穆一生中截取一个个有代表性的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