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考古学与现代工业文明的忧虑
考古学与现代工业文明的忧虑
【演讲人简介】
陈淳:师从中国史前考古学奠基人之一贾兰坡院士。现为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主要从事史前考古学研究,涉及领域包括考古学理论与方法、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农业起源研究、国家与文明起源研究。兼任中山大学岭南考古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著有《中国猿人》、《文明与早期国家探源》、《当代考古学》、《考古学理论》、《考古学的理论与研究》等
我们常常自豪地宣称,在世界五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华文明绵延不断,其他的早期文明与其后来的历史进程一般没有直接的联系,大都是一些断了源头的文明。而世界上止步于酋邦阶段的远古文明更是不计其数,比如中国的龙山文化、良渚文化、三星堆文化与红山文化,中美洲的奥尔梅克、英国的巨石阵、太平洋中的复活节岛等等。这些早期文明社会像流星一样在历史的长空中划过,突然消逝在深邃遥远的过去,留下了壮观的遗迹和令人遐想的悬念。于是人们提出种种解释来猜测它们的来龙去脉,甚至把一些史前文明看作是外星人的杰作
对这些消逝文明的探究,由于人们不清楚当时的各种具体状况,常常将它们的崩溃归于外部的因素,如战争、入侵、洪水等灾难性事件。以为早期文明的崩溃是因为古代社会生产力低下,社会机制十分脆弱,对环境和灾难的应变能力有限,以致难以抵挡各种突发事件。当然,早期文明一般会比现代文明社会受到更多的制约,无法预见且难以控制的人口增长、环境退化、宗教信仰及内外冲突等因素,常常会成为这些早期文明潜在的致命弱点。但是,考古学研究表明,在许多文明崩溃的案例中,人类自身往往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种认识也引起了这样的思考:当代工业文明具有强大的科技力量,但能否从根本上避免古代文明那种轮回与崩溃呢?俗话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同样,考古学对古代文明崩溃的研究,也可以为现代文明的走势提供一面镜子
古代文明的崩溃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考古学家对玛雅文明崩溃的阐释有许多不同观点。主要包括生态因素、自然灾害、环境和刀耕火种的农业内在的局限性、疾病传播、出生率中性别比例失衡、过重的税收导致阶级矛盾加剧和内部动乱,以及玛雅贵族从墨西哥中部引入雇佣军导致军事化和世俗化、意识形态改变导致道德瓦解、来自尤加坦北部的墨西哥人的入侵等。直到以瑞士地球化学家豪格(G.H. Haug)为首的一批学者对委内瑞拉北部卡利亚科盆地未受扰动的沉积物中的块状钛含量进行了分析,玛雅崩溃之谜才算找到了最有说服力的解答
根据豪格团队对公元700~950年这段古典玛雅兴衰阶段的气候和沉积物变化所作的观察,钛的季节性分解记录显示,玛雅文明在达到全盛期后不久,就开始面临不断扩大的干旱趋势,并在公元800~900年左右至少遭遇两次持续多年的严重干旱
那么,气候恶化与玛雅文明衰落之间是否存在必然联系呢?
答案是肯定的。玛雅文明一直被认为是人类社会在特殊生态环境中的特殊发展。像佩滕地区的丛林似乎是最不适宜文明发展的环境,但是它却成为玛雅低地文明的摇篮。就在这片茂密的雨林中,玛雅人栽培各种谷物、蔬菜和水果,建造起巨大的祭祀中心。北部尤卡坦地势低洼而平坦,到处分布着茂密的灌木丛。但由于地处石灰岩地区,腐殖质层不过几英寸,裂隙发育的喀斯特地貌使得雨水直接渗入地下,地表没有很大的河流和湖泊,该地区十分干旱,农业则主要依赖大部分集中于夏季的自然降雨进行灌溉。加上尤加坦半岛的喀斯特地形很难形成较大的地面水体,为了应付雨量的不均匀,玛雅人只能想出各种办法来集聚雨水以维持农业生产
于是,由于公元550~750年是玛雅低地气候的最佳时期,充沛的降雨使其农业得到发展,导致玛雅文明迅速扩张。但到了古典玛雅的全盛期,当人口从先前的300万猛增到1300万,达到了环境和土地所能承受的极限,其整个社会机体就在面临干旱和农业歉收时变得十分脆弱。而偏偏在此期间,玛雅又遭遇了连续而严重的旱情:最初一次旱情始于公元760年,延续了40年之久;从公元810年又开始了一波长达10多年更严重的干旱;到公元910年,再次发生了一波长达6年的严重干旱
由此可见,在玛雅文明于公元750年达到顶峰之后,马上就开始面临干旱的困扰。这种持续而反复加重的干旱无疑对玛雅低地的农业造成了破坏性影响。过多的人口和农业歉收带来的资源压力,加上统治者管理和应对危机上的失误加剧了社会矛盾,导致社会运转系统瓦解,最终在公元9世纪拉垮了玛雅文明
那么,复活节岛在人类文明长空中的迅速陨落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复活节岛位于浩瀚的太平洋中,是东波利尼西亚群岛中的一座小岛,它由火山喷发形成,可以说是地球上最偏远而孤独的地方。大约在公元700年被栖居后,岛上就发展出比较复杂的酋邦社会。当时的社会分成各个阶层,由祭司进行统治,各种专职工匠负责雕刻和建造石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