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原点”:高考语文复习对教材的有效利用.docVIP

回到“原点”:高考语文复习对教材的有效利用.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回到“原点”:高考语文复习对教材的有效利用.doc

回到“原点”:高考语文复习对教材的有效利用   由于近年来高考语文试题以考查能力为主,教材不再是直接的命题资源,语文教材同语文高考似乎没有多大关系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师和学生不重视语文教材,教师不愿意教,学生也不愿意学。于是,以考代练慢慢形成了一种趋势,这无疑是一种好高骛远的方式。重视练习而轻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这严重阻碍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基于此,笔者就语文教材在高考语文复习中的重要性及其有效利用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 发掘考题与教材联系   要想让学生真正重视教材,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引导他们发掘高考试题同语文教材之间的紧密关联,纠正学生以往的错误观念,使其态度回归本位,自主学习课本。我们从高考的语言综合运用、阅读、诗歌、作文等题目中都能发现考题与教材之间的结合点。如2013年高考江西卷诗歌鉴赏题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 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 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 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 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1)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   (2)指出“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典故的出处。 词人借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   在讲解这篇诗歌的时候,我没有直接分析并立刻给出答案,而是将每一个考点都与教材中的课文相对应。首先,“兰”“蕙”“菊”这三个意象在《离骚》及《湘夫人》中可以找到根据。《离骚》中“既替余以蕙?v兮”这句诗有“蕙”的意象,课文注解为:“蕙,香草名,也叫‘薰草’,俗名‘佩兰’,比喻高尚的德行。”而《湘夫人》中“疏石兰兮为芳”这句诗中有“兰”的意象,注解为:“石兰,香草名。”而“菊”的意象在课文中出现次数较多,最突出的是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其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因其超凡脱俗,故为陶渊明心中的“君子之花”,受其钟情。其次,“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也是灵活运用了课文中的两个典故,分别出自《先秦诸子选读》中的《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一文和必修5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   由此可见,高考语文试题同教材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指导学生把握好教材,从中获取源源不断的灵感是语文教师应当做的。   二、指导学生精读课内经典   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文章都是经过编写组反复筛选出来的精品,这些文章不仅语言文字隽永优美,而且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值得反复推敲品鉴。因此,在高考语文复习时要立足根本,指?а?生欣赏教材选文,分析文学功底很深的文章,学生也就能在其中更加深刻地去认识语文的魅力,探求文章深层次的内涵,对学生应对高考阅读非常有益。   例如《老王》一句“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否定了两种可能,看似很普通,但当我们多次阅读分析之后,发现了其中藏着的极其沉重的情感。作者很明白老王的心意,是为了感谢她,老王在临终前给她送了鸡蛋和香油。他尽了自己全部的气力,拖着僵直的身子去感激这个曾经帮助过他的“我”,这份情感太过沉重,作者不知道怎样去表达,所以用了两次否定。这种情感只有在反复阅读文本后才能感受到,也才能更感动于老王的善良。当我们领会了这些经典课文的内涵,再拿来高考阅读题,只要仔细分析,就能很快把握文章的主旨。如2010年安徽省高考阅读试题《石匠》,便可以从中找到类似的情感。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指导学生精读教材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开各种辅导资料,因为它们的答案是现成的,而且有的分析并不恰当,学生可能会形成误解。学生要进行多次阅读,教师从旁适当指导,就会更加关注于细节,形成对文本个性化的思考与解读。   三、整合文本资源,培养学生迁移能力   在备战高考的过程中,倘若我们能利用比较阅读的策略,通过整合课本资源,寻找文本共同存在的规律,就能很快将所学的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有利于语文备考。   如在学习苏轼的《新城道中》时,通过将其与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形成比较阅读,让学生体会“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这一解读方法,探究两首诗的写作风格。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的抒情诗都可以借用此种方法来解读,如2013年安徽省高考韦应物的《秋斋独宿》,2014年安徽省高考马子严的《阮郎归?西湖春暮》。   因此,高考语文的复习要有选择性地围绕教材进行,不要局限于教材,一定要引导学生形成知识迁移的能力。这样学生就能够将课文中学习到的技能灵活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去,从而实现积极复习的目的。   总而言之,语文教材在高考复习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任何辅导资料都无法替代的。语文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资源,以考试说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