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三中、滇池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卷.docVIP

云南省昆明三中、滇池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卷.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昆明三中、昆明滇池中学2014—2015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号、考场号、座位号用碳素笔填写清楚。 2.客观题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区域用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分,共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A.汉代以《上计律》,《考功课吏法》为核心的考绩制度是在对秦制继承和完善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 B.汉代初创的“三互法”, 后经历代沿用并不断发展,形成了现在大家比较熟知的官员回避制度。 C.汉武帝时实行“见知故纵之法”,开始对国家官吏连坐,上对下、下对上均承担连坐责任,实行责任追究。 D.汉武帝时期,把全国分了13部,每部各监若干郡国,中央设13名刺史为监察官,各负责一部的监察事务。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B.西汉武帝正式把“吏不廉,背公向私”和“阿附豪强,进行贿赂”列为监察的重要内容,以后历代相沿不绝。 C.西汉“三互法”规定:本地人不得为本地长官,有血缘关系或婚姻戚属关系的人,不得在同一部门或地区为官。 D.汉武帝时的“见知故纵之法”规定刺史、郡守对赃官之贪行负有纠举之责,如果失职,也要受到惩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B.西汉赵广汉受存钱罐的启发,令手下人制成形状象瓶子,口很小,可入不可出的器具,“受吏民投书”,发明了我国最早的举报箱。 C.作为监察官的刺史的监察对象为郡及王国长吏、诸侯王、地方豪强,目的是防止他们横行不法,欺压乡民,扰乱地方安宁。 D.任刺史者既能代表中央有效地行使监察职任,又“咸劝功乐进”,使在各郡设置的监察御史很好地发挥作用,进一步完善监察制度。 二、古代诗文阅读(26分) (一)文言文阅读理解(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题。每小题分,共分 C.宜佐明主填抚国家 填:“镇”,镇抚 D.今诸侯有畔逆之计 畔:“叛”,反叛 5.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组是( ) A.知此三者/则知所以自治/知所以自治然后知所以治人/天下未有/不能自治而能治人者也/此百世不易之道也 B. 知此/三者则知/所以自治/知所以自治/然后知所以治人/天下未有不能自治而能治人者也/此百世不易之道也 C. 知此/三者则知所以自治/知所以自治/然后知所以治人/天下未有不能自治而能治人者也/此百世不易之道也 D. 知此三者/则知所以自治/知所以自治/然后知所以治人/天下未有不能自治而能治人者也/此百世不易之道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孙弘小时候家里很穷,到中年才开始做学问,六十岁被征博士出使匈奴,但因汇报情况不合皇上心意而被免官回家。 B.公孙弘虽然自己生活节俭,但对人却很大方,将自己的俸禄全都供给别人,家无余财,士人都因为这个缘故认为他贤明。 C.公孙弘对皇上非常顺从,不敢在朝廷与皇上争辩,曾经因顺从皇上的意图而未遵从与大臣们的约定而让汲黯感到不满。 D.淮南王和衡山王谋反时,公孙弘认为自己没有尽到做宰相的职分而主动请求辞官,但遭到皇上的拒绝,最后终于任上。 7.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左右幸臣每毁弘,上益厚遇之。(2分) (2)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然为布被,此诈也。(2分)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分).阅读下面的,题。 (2)简要分析此诗表达的情感。(4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九 公 凡 夫 你要是到村子里去打听九公,无论大人小孩几乎没有不知道的。九公是全村年龄最长、辈分最高的老人,是远近有名的有趣人,他的趣事就如同他的胡须,多得数也数不清。 九公九岁的时候,被送去读私塾。九公对那些摇头晃脑的“之乎者也”十分反感。先生也不喜欢这个调皮的学生,时不时出一些难题难为他。一天在讲曹植七岁成诗时,九公却和周公秘密会谈去了。先生十分生气,就让九公当场作诗一首,不然就挨板子。九公望着窗外的瓢泼大雨,歪着头,略作思索,遂以“雨”成诗。 盆泼也 瓢倒也 一滴雨 一个大豆也 全班同学笑成一团,先生气得差点背过气去。 九公的学业也就到此结束了。 “扫盲”的那几年,九公也和大伙一起去村小学学习。那节语文课,老师教学“人”字,九公再次拜会周公,呼呼大睡。老师辈分低,既要严肃课堂纪律,又要给爷爷辈的九公脸面,便耐心地开导他。 “其实汉字很容易学,一人为“人”;二人为“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9****98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