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0卷 第4期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V01.1O No.4
2011年O8月 Journal of Shaoya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Aug.2011
■ 新闻·出版研究
从清末报刊看传媒话语权的争夺
刘兴豪
(邵阳学院 中文系,湖南 邵阳 422000)
摘 要:从传媒话语权的视角对清末报刊的历史进展进行了梳理,论述了近代国人逐步从洋人手中夺回公共话语权。
到了维新运动时期,掀起了近代中国报业发展的第一次高潮,从根本上打破了长期由外报垄断中国新闻界的局面,从外国人
手里夺回了一定的传媒话语权。
关键词:清末报刊;话语权;争夺
中图分类号:G219.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012(2011)02—0119—04
教士可入内地自由传教。)逐步解除了对传教活动的
一 、 外报垄断国人舆论的时代
限制,外国教会和传教士在中国的势力发展很快,以
鸦片战争前后,随着外国侵略者办报活动的日益 及洋务运动的开展,需要外国传教士的帮助建同文
开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近代报刊的形式被越来越多 馆、设译书局,给传教士创办报刊带来极大便利。来
地介绍到中国来。从外报与国人自办报刊之间的比 华传教士由1858年的81人,发展到1890年的1295
例来说,外报占有绝对优势。从1815年至19世纪末, 人;教徒由1869年的不足6000人,发展到1890年的
外国人在中国一共创办了近200种中外文报刊,占当 5.8万人。他们出版的中文报刊在1860年达到32
时我国报刊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n∽;另一组数 家,比鸦片战争前增加了一倍,到 1890年发展到76
据更体现了这种优势,“鸦片战争后的半个世纪里,传 家,比1860年又增加了一倍多。[3]( ’这一时期的教
教士创办的中外文报刊近170种,约占同期中国报刊 会报刊有:《六合丛谈》、《中外杂志》、《中外新闻七日
总数的95%[2 3,几乎垄断了中国的新闻事业。从空间 录》、《中国教会新闻》(后改名《万国公报》)、《中西闻
上说,由外而内,由南向北,从南洋、广州、澳门转入香 见录》、《益闻录》等。这些报刊以中国人为读者对象,
港、上海,济南、天津、大连,甚至办到了中国的心脏地 在内容上除宣传宗教外,还对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
区北京;文种也由葡文、英文增加到英、日、葡、德、法、 学说和一些自然科学技术知识进行重点介绍。正是
俄六种。外报在中国大致有三种类型:一是宗教报 由于这一点,使这类报刊的影响日益扩大,许多人把
刊。该类报刊的大量出现是由于鸦片战争后所签订 它当成学习洋务的重要途径。二是外文报刊。鸦片
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如1844年的中法《黄埔条约》 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国家的外交官、传教士和商人
规定:法国人可以在五口建造教堂,清政府有保护教 等在中国的人数逐年上升,以他们为受众的外文报刊
堂的义务;1858年《中俄天津条约》规定:俄国东正教 也得到了迅速发展,报刊总数达到120余种。这一时
收稿日期:2011—03—23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1 1YJA860012)
作者简介:刘兴豪(1968一),男,湖南武冈人,邵阳学院中文系副教授,历史学博士,新闻学博士后。
119
期的主要外文报刊有:《德臣报》、《北华捷报》(后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从"娱乐立台"到"大片立业"——湖南广电集团的大片战略浅析.pdf
- 从"知沟"看传媒对农民素质的影响.pdf
- 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过程中的数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pdf
- 从“报纸学”到“传媒学”——以莱比锡大学为例看德国新闻学教育.pdf
- 从“黑矿”到“绿矿”的博弈——探究柴达木盆地采矿现状.pdf
- 从“技术驱遣”到“体制建构”——现代视觉传媒艺术的权力运作与叙事策略.pdf
- 从“品牌制造”到“品牌创造”——在新形势下探索江苏省外贸发展新路径.pdf
- 从“浙江制造”到“浙江智造”.pdf
- 从《大男当婚》看传媒曲解的都市“剩男”.pdf
- 从《尔雅》植物名词看中国古人的器物制造.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