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最后期末考 - 生命教育.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最后期末考 - 生命教育

最後期末考 Final Exam 生命停看聽—生命圖書館 推薦人:國立大里高中 賴瑞芳 作者:陳葆琳(Pauline W. Chen) 譯者:林義馨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年:民國九十七年 本 書 簡 介 作者為一名從事器官移植的華裔外科醫師,她以文字記錄多年行醫的經驗,從其所見所聞,引導讀者思考死亡與醫學教育相關議題。 本 書 簡 介 本書共分三篇,第一篇作者描述她讀醫學院時一些有關死亡話題的教導,如大體解剖、第一次作死亡宣告等;第二篇則探討臨床工作的相關議題,如醫者對病患避談死亡、對末期病患施以積極性治療等;第三篇名為「反思」,作者認為要改變第一篇與第二篇所描述的迷思與矛盾,不僅需重新評估醫療體制,醫者尚需承認自己非不朽之身,也就是醫者需與病患、家屬站在同一地位。 導 讀 作者在每一篇章都會描述幾位病患的故事,由病患的故事開啟討論議題,每個病患的故事時而感人時而發人深省,礙於篇幅,無法在本文中詳細描述。本文試圖打破篇章,以某個議題為主軸,貫穿醫學教育與臨床工作,當然如果你想深入體會書中內容,勢必得逐字閱讀,從病患的故事開始,一定有更深的感觸。 導 讀 1.解剖課 上解剖課時,醫學院刻意教導醫學生將自身 的情感與解剖的體驗加以分離,例如在醫學生解剖該具屍體前,刻意將屍體的臉部朝下,以免他們對屍體產生情感影響學習。醫學教育試圖將「科學自我」與「情感自我」分離,目的在教育醫學生具備客觀判斷力,但卻壓抑了醫學生對死亡最原始深層的恐懼。 導 讀 相較於台灣一些醫學院在啟用大體老師時,會舉行簡單而隆重的儀式,邀請大體老師的家屬與醫學生參與,雙方互相問訊感恩,也讓醫學生瞭解大體老師的生平。每個醫學生與大體老師朝夕相處,一定會產生感情,如果忽視這份情感而過於強調理性,反而壓抑人類原始寬厚的本性。 導 讀 2.死亡宣告 作者無法接受將病人的死亡宣告簡化成幾個步驟,她認為這樣做對於生命本身太過粗糙簡略。雖然她也曾經希望自己像資深醫師一樣地說:「太棒了!又有人心跳停止了,又是個學習的機會!」 ,但目睹生命消逝的過程仍讓作者感到不安,她認為死亡過程應得到更多的尊嚴與尊重。 導 讀 3. 瀕死病患 罹患先天疾病的男嬰麥克斯歷經肝臟與小腸移植,前後十度進出開刀房,直到身上找不到一小塊可以穿過縫線的完整皮膚,而結果仍是不治。醫者在面對瀕死病患時的態度是很矛盾的,雖然他們明知治療對維持病人的生命跡象並不管用,但卻還是施以積極性的治療。這是因為大部分的醫者並不清楚病人希望醫者為他們急救到什麼程度才放棄,而醫學教育也教導他們以「拯救病人」為職志。 導 讀 另外,醫者、家屬與病人都避談死亡,這讓許多病患無法表達內心需求,如有的病患只奢望讓自己舒服地離開世間,卻無法得到醫者與家屬的認同。部分家屬也可能認為「更多的治療」代表「更多的愛」,因此許多病人直到生命結束前寶貴的幾個小時,仍被迫持續奮戰。 導 讀 4. 程序與成規 臨床醫療為了確保照護品質,堅持採用許多程序與成規,但過於堅守這些反而讓醫者忽略了他們所照顧的是「人」,忽略了病患的情緒也是醫者需要照護的一部份。 導 讀 5.病人死亡與醫者名譽 作者提及曾經接觸一位病人綽號荷蘭佬,荷蘭佬非常信任她並採納她的建議進開刀房,但術後卻不幸死亡。依照醫院規定,作者必須將荷蘭佬的案例提報醫院內的「死亡及併發症討論會」,這讓作者必須在良心與名譽間作抉擇。作者後來領悟到當自己拒絕接受可能犯錯的事實,也否認了自己的悲傷與罪惡感,反而無法提供後來的病患最好的照顧。 導 讀 6.醫者非不朽之身 許多醫者因長期以治癒病患為職志,逐漸將自己視為拯救病人的神,自認死亡與他們距離遙遠。醫者只有接受自己並非不朽之身,才能與病患站在同一地位陪伴他們並抒解其傷痛。 討論議題 1.書中描述醫學院在解剖課時,刻意將 屍體(台灣俗稱大體老師)的臉朝下,目的在避免醫學生對屍體產生情感而影響學習,你對這樣的做法有什麼看法?對照台灣某些醫學院為大體老師舉行簡單而隆重的儀式,邀請大體老師的家屬與醫學生參加,讓醫學生瞭解大體老師的生平,這樣的做法對醫學生會有什麼不同的影響? 討論議題 2.身體方面的死亡可以透過醫學上幾個簡單的步驟作宣告,然而一個人離開世間後,會為還活著的人留下什麼?哪些又是你想要留在別人心中或這個世界的? 討論議題 3.所謂「積極性的治療」可能讓病患的內臟遭受難以恢復的損害,作者認為醫者與家屬甚至病患本身,如果能接受即將死亡的事實,將可以擁有更多的時間表達彼此的情感,而不是以表面上積極的治療增添病患身體上的痛苦與遺憾。你對這樣的說法有什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