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柴达木矿产资源开发看法.docVIP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柴达木矿产资源开发看法

对柴达木矿产资源开发看法拥有25万平方公里土地面积、上百种各类矿藏、开发价值达15.5万亿元的柴达木盆地,素有“聚宝盆”之美称。在解放前,尽管国民党提出和倡导开发柴达木,但除了外国人的探险和国民政府的零星勘查外,整个盆地的勘探开发一片空白。新中国成立以后,柴达木历经三轮开发,物产资源得到很好利用。在西部大开发进程中,恰逢循环经济政策倾斜,柴达木开发进入了新的阶段。 一、认识现状增强信心 新中国成立后,一批又一批热血青年、仁人志士和专业技术人员,响应党的号召,离开了山清水秀的家乡,辞别了朝夕相处的亲人,义无反顾地来到了“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氧气吃不饱”的生命禁区――柴达木盆地,拉开了柴达木资源开发的大幕。经过50多年的开发建设,以柴达木盆地为主体的海西州油气、化工、盐化工、有色金属、煤炭、建材工业等已形成一定规模。目前柴达木拥有各种经济成分的矿山企业183个,是海西地区乃至青海省重要的经济亮点和财政支柱。 柴达木盆地的资源开发大致经历了三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阶段:一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开发起步阶段,主要是集结人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地质勘探普查;二是改革开放之后的快速发展阶段,80年代的“七五” 、“八五”期间,尕斯库勒的120万吨产能建设、花土沟至格尔木436公里的输油管道建设、格尔木100万吨炼油厂建设,以及盐湖100万吨钾肥厂建设等被列入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而且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为柴达木盆地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是西部大开发期间的辉煌阶段,这一阶段柴达木盆地资源开发呈现出起点高、步伐快、规模大、效益好、亮点多等特点。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即将建成、公路建设遍地开花,“油气一盐化工”、“煤―焦一盐化工”、”有色金属一天然气一盐化工”、“铁矿一焦炭一钢铁”四大产业链已显雏形,“涩一宁一兰”管道建成投用,将柴达木盆地的天然气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了西宁、兰州,大大改善了两个省会城市的能源结构,正在还兰州、西宁一片碧蓝的天。前不久柴达木被国务院列入“十一五”我国首批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这将再次为柴达木盆地的资源开发带来极好的发展机遇。 柴达木盆地尽管地处严寒、缺氧、高海拔、无人区,文化、交通、信息极为落后的青藏高原,但经过几代人50多年的艰苦奋斗和顽强拼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昔日的戈壁盐碱滩,变成了油田、气田、盐田,矿点、厂房、井架、炼塔遍布高原大漠,成为青藏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1980年,海西州的工业总产值仅为1.27亿元,2005年达到100亿元,增长8倍还多。 ――国家权威部门和专家的资源评价结果显示,柴达木盆地的油气资源总量达46.5亿吨,青海石油人在50年的艰苦创业中,先后找到了25个油气田,探明加控制油气地质储量7亿多吨(其中石油4亿吨、天然气3000多亿立方米),油气产量2005年达到435万吨,经营收入达到75亿元,上缴利税20多亿元,连续11年保持了青海省财政支柱企业和第一利税大户的地位。“十五”期间,柴达木生产原油1085万吨、天然气近100亿立方米,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和青藏两省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以钾肥工业为龙头的盐湖盐化产业,是国家“七五”重点建设项目,后又被列为西部大开发首批十大项目中惟一的工业产业化项目,近年得到迅猛发展,万顷盐田熠熠生辉,100万吨钾肥项目已接近达标生产,2005年生产钾肥150万吨,销售收入突破17亿元。 ――炼油化工项目初具规模,格尔木100万吨炼油厂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昆仑脚下,经过近几年的改造升级,已顺利实现了由单一的初级炼油加工向炼制、油气化工为一体的综合型炼化企业的转变,2005年加工原油95万吨,生产甲醇11万吨、聚丙烯2.1万吨。 ――煤炭、铅锌、芒硝等矿产资源的开发也取得了重大进展,成为柴达木盆地开发建设的亮点。都兰50万吨铁矿、乌兰12万吨铁矿、德令哈1万吨熔炼石英和1500吨电解锌等一批地方后续项目先后开工建设,成为柴达木盆地新的经济增长点。 ――高原道路交通的发展为柴达木盆地的资源开发提供了便利条件。公路方面;青新、青藏、敦格、敦茫等公路贯通柴达木盆地的东南西北,使开发建设柴达木所需的物资材料和当地的资源、产品,通过公路运往目的地;铁路方面:青藏一期工程(西宁――格尔木)投用20多年来,为柴达木盆地的资源开发发挥了重要作用,青藏铁路二期工程(格尔木――拉萨)即将建成投用,青藏二线正在紧张施工,必将为柴达木资源开发开辟出又一条重要的交通大动脉。 二、着眼短缺加快完善 柴达木属于后发展地区,由于受传统的思想观念束缚和自然条件的制约,开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在: 1.观念相对滞后,思想不够解放 经过改革开放和西部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