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诗画意境的“气之审美”.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佛像雕塑里.也可以看见那种强调女性性特征、姿态过于裸露的造 型的传统美学精神。犍陀罗艺术对于我国佛教造像的影响意义深远. 像。唐朝以后.受传统伦理道德、民族审美心理和文化尺度的制约. 它是中印异域文化交流成果的历史见证。目前学术界对这一领域的 佛教造像逐渐减弱或剔除了印度雕像中的肉欲和性感色彩。因此. 研究尚显薄弱.亟待进一步探究。 当印度佛教进入中国以后.被民族化改造的首要内容就是对性爱题 注释: 材的淡化和对禁欲的加强.女性性特征一般都做忽略处理。造像家 ① 李泽厚.美的历程【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试图以更理想化、诗意化的形象来表现超越世俗男女的神。题材的 1 05页 既定限制了佛像的基本表现样式,它以一种恒定的面目反复深化 参考文献: 着宗教的内容和审美功能,然而在无数次推敲演变的过程中,被选 ① 王景荃.天国的灵光佛像【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 定出来合乎审美观念的作品必定积淀了美的形式.代表了民族的 ② 王子云.中国雕塑史(上)【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 997. 审美理想。 ③ 李智.从佛教造像艺术管窥中国美学精神fJ】.云南艺术学院 结束语: 学报.2006. 犍陀罗艺术传人中国后,经由本土艺术家与民间工匠的吸收、 ④ 钟健.从云冈石窟看佛教遗像的本土化【J】.南京艺术学院学 融合和再创造.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艺术.并折射出典 报,2005.(2). 山水诗画意境的 “气之审美’’ 闫承恂 摘要:中国山水诗画的意境层深是一个从象之审美到气之审 本质.”返虚”者回归”未分“之 元气”也。”积健为雄”正指 ”雄” 美,再到道之认同的逐层升华过程。本文就气之审美境层展开论述, 的”健不可挠”的属性,非积健力而致于无敌.则何以谓之 雄 7 认为气之审美是以气韵为中心的虚境审美,既包括以气、韵分观而 所谓 ”具备万物,横绝太空”应是 ”雄”的表征:所谓 ”荒荒油云. 形成的动趣与静趣审美.也包括以有形无形来划分的气之显态与隐 寥寥长风”当是浑的形容。”雄浑”若此.方有 超以象外,得其环 态审美。“气之审美”是体认事物生命节奏的审美.可以从中一窥山 中。持之非强,来之无穷”的效应。 水诗画独特的意境美之精髓。 山水诗的雄浑诗风以李白、杜甫为代表。《皋兰课业本原解》以 关键词:意境层深,气之审美.雄浑美,冲淡美.空白美,笔 为 ”雄浑”者 ”非有大才力大学问不能,文中惟庄马.诗中惟李杜, 墨美。 足以当之”。虽然李白和杜甫分属于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但是在 在源远流长的华夏文化长河中.山水诗和山水画是两颗璀璨的 ”气象雄浑”这一点上,他们是相似的。李白把盛唐诗人的共同理想 明珠,折射出炫目的美,世人为之惊叹不已.流连再三。如果把两 和不平之气夸大到极点,把自我形象放大到极限,借助比喻、象征、 者放在一起比照,便可以发现它们之间有着共通的美的折光,这折 夸张和种种奇丽惊人的想象.为自己展开了来去自由、不受时空限 光体现为意境的美,正所谓 “情景交融,境由心生,生气流行.鸢 制的广阔天地。与李白的诗 ”于虚浑处更多韵致“不同.杜甫的诗 飞鱼跃“。这美又如美学家宗白华所说: 因人因地因景的不同,现 “于雄健处更见力度”。他的最具 “雄健“本色的山水诗代表作当推 出种种色相,如摩尼珠,幻出多样的美。“ 《望岳》,这是一首仰观泰山的礼赞,诗人在抒发意欲登临泰山的豪 宗白华在《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一文中说:”艺术意境不是一 兴之时,也寄托了攀登事业顶峰的雄心壮志。全诗气象雄浑,已显 个单层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