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流注纳甲针刺法研究的系统评价最终版.doc

子午流注纳甲针刺法研究的系统评价最终版.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子午流注纳甲针刺法研究的系统评价最终版

刺法”治疗中风研究的系统评价“子午流注纳甲针 黎丽群 朱元元 广西中医药大学 ( 南宁 530001 )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子午流注纳甲针刺法”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电子检索Cochrane 图书馆、Pubmed 、WanFang Data、CNKI、CBM及VIP。2位研究者按照制定的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按Cochrane系统评价标准提取有效数据,经质量评价后,采用 RevMan 5.0 软件进行 Meta 分析及描述性分析。结果: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13篇,包括3374例患者。结果显示:①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子午流注纳甲针刺法”组疗效优于“非子午流注纳甲针刺法”组。OR及95%CI分别为:[OR=2.85,95%CI(2.17,3.73)]、[OR=1.61,95%CI(1.15,2.26)]、[OR=1.22, 95%CI(1.03,1.43)]。②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子午流注纳甲针刺法”组疗效优于“非子午流注纳甲针刺法”组的疗效。WMD及95%CI分别为:[ WMD= -0.36,95%CI(-0.39,-0.32)]、[ WMD= -1.69,95%CI(-2.52,-0.87)]、[WMD:-3.17,95%CI(-5.60,-0.74)]。③“子午流注纳甲针刺法”VS“非子午流注纳甲针刺法”干预总生活能力状态、红细胞变形率、血清脂蛋白、载脂蛋白无统计学意义,尚不能表明“子午流注纳甲针刺法”组疗效在这些方面优于“非子午流注纳甲针刺法”。WMD及95%CI分别为:[WMD:-0.20,95%CI(-0.51,0.11)]、[WMD=1.31,95%CI(-0.78,3.40)]、[WMD=4.75,95%CI(-8.76,18.26)]、[WMD=-1.11,95%CI(-17.14,14.92)]。结论:当前证据显示,“子午流注纳甲针刺法”治疗中风疗效肯定,但由于纳入研究的数量及质量有限,上述结论仍待更多大规模、高质量的研究加以证明。 关键词:子午流注纳甲针刺法;中风;临床研究;系统评价 中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四大疾病之一,尤其对于中老年人而言,其以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及高复发率为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针灸对中风的治疗有其独特的优势和疗效,广泛用于临床中。子午流注开穴法,为一种古老的针刺方法,以内经为基础,结合“天人合一”的思想进行应用于临床,包括“子午流注纳甲针刺法”“子午流注纳子针刺法”,其起源于金元时期,至今仍传承不朽,临床疗效获得肯定,但其疗效性及可靠性至今仍需验证,本研究旨在对“子午流注纳甲针刺法”治疗中风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系统评价。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类型 随机对照试验(RCT)、半随机对照试验 (quasi—RCT )或仅提及随机字样的临床对照试验,文献语种限定:中、英文。 1.2 纳入标准 1.2.1研究对象 中风患者,且注明诊断标准的来源;未注明者,经评价者仔细阅读全文后进行判定,若符合国家诊断标准亦纳入本研究。 1.2.2干预措施 试验组采用“子午流注纳甲针刺法”或“子午流注纳甲针刺法”结合其他针刺法;对照组采用非“子午流注纳甲针刺法”的其他针刺法。 1.2.3结局指标 结局疗效评价标准至少符合以下任一种: ①痊愈率、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拟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制订。遇文中对临床效果有不同表述,如:基本治愈、有效、无效;治愈、显效、有效、无效;痊愈、好转、无效;痊愈、显效进步、有效进步、无效;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其描述虽不完全相同,但它们之间具有临床相似性,予以认可。 ② 疗效评价标准临床综合疗效评价[3]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3] 、总生活能力状态评分[3]。 ③血流流变变化: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率、红细胞变形率、血清脂蛋白、载脂蛋白。 1.3排除标准 ①重复发表或重复检出的文献;②均以“子午流注纳甲针刺法”为基础疗法的文献;③试验数据有误或不明,且无法与作者取得联系确认的文献。 1.4文献检索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图书馆(2013年第4期)、Pubmed 、CIKN、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检索时限截止于2014年1月。手工检索:在广西医科大学图书管期刊资料库及广西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期刊资料库进行,选择与中医、针灸相关的专业期刊50种进行手工检索,同时手工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策略:采用主题词与自由词结合方式,中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