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盂县农民就业及收入浅析.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盂县农民就业及收入浅析

盂县农民就业及收入浅析摘要:“三农”问题核心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核心则是收入问题。从事农业收入与从事非农行业收入形成了巨大差距,使得农民收入问题不单单是农业和农村的内部问题,而是与就业问题紧密联系起来。文章以盂县为例,浅析了农民就业与收入问题。 关键词:盂县;农民;就业;收入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1-0010-1 1 盂县农民从业状况 截止2009年底,全县农业人口24.6万人,劳动力总数14万人,其中,男性7.6万,占54.4%,女性6.4万,占45.6%。 从所从事的行业看,种植业4.24万人,养殖业0.65万人,采矿业2.72万人,建筑业1.09万人,制造业0.28万人,运输业1.01万人,商饮业2.08万人,服务业1.93万人。 从就业方式看,非农务工(受雇于单位或雇主从事非农劳动)的占43%,非农自营(开办工商企业、从事三产等个体经营)占22%,从事农业生产的占35%。 从就业地理位置看,96.7%的劳动力在本县就业,只有3.3%的劳动力县外打工。从不同地区劳动力就业特点看,西部地区西烟镇、东梁乡人均耕地面积近6亩,90%劳动力从事种植业,东部、南部矿产资源丰富,45%劳动力从事采矿业和运输业,县城周围由于人口密集,第三产业发达,80%劳动力从事商饮、服务业,北部地区人均耕地少,矿产资源稀少,50%劳动力外出务工。 2 盂县农民收入情况 2.1 农民收入来源及构成 2009年盂县农民人均纯收入5995元。其构成: 2.1.1 工资性收入 农民得到的工资性收入人均2386元,占人均收入的40%。其中,乡村集体企业得到的收入为660元,占人均纯收入的11%,个体、私营企业的得到的收入为1726元,占人均纯收入的29% 2.1.2 家庭经营收入 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人均2823元,占人均纯收入的47%,其中,农民家庭从事农业得到收入986元,占人均纯收入的16%,从事二、三产业生产经营得到的收入1827元,占人均纯收入的31%。 2.1.3 财产性收入 农民房租、利息等财产性收入人均293元,占总收入的5%。 2.1.4 转移性收入 农民得到的转移性收入人均493元,占总收入的8%。 2.2 农民收入的特点 2.2.1 非农收入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2009年,盂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农业收入占16%,非农收入占到84%,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2.2.2 家庭经营收入中以二、三产业收入为主 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中第一产业收入占35%,二、三产业收入占65%。 2.2.3 工资性收入增速最快 农民自己创业需要投入资金,承担风险,外出打工成为不少农民的选择,2009年工资性收入比2008年增长13%,比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多5个百分点,增幅最大,成为农民增收的亮点。 2.2.4 政策性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补充 2009年农民得到的退耕还林补贴、粮食直补、种粮补贴、良种补贴、村干部工资、养老、低保及扶贫救济、土地补偿等各项补贴人均493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补充。 2.2.5 不同地区之间人均收入差异较大 由于盂县不同地区农民从事行业不同,造成农民人均收入差距较大,南部有煤矿的路家村、南娄镇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是西部、北部纯农区的2倍。县城周围第三产业发达的秀水镇的农民人均收入是西部、北部纯农区的1.7倍。 3 劳动力就业结构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3.1 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变化引发了农民收入结构的变化 促进了农民非农产业收入的增加。传统的农民收入结构中,第一产业收入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伴随着劳动力在第一产业就业比重的降低,农民第一产业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下降,相应的二、三产业收入比重上升。非农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3.2 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增速明显快于纯收入的增速 这就使得工资性收入占纯收入的比重逐年提高,对纯收入的权重影响在不断加大,通过劳动力转移外出增加工资性收入已经成为农民增加收入,以及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转移人数的多少,工资性收入的高低逐渐成为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拉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3.3 从“成本-收益”分析来看 通过从事二、三产业和外出务工的收益明显好于农业,因此得到的收入远远大于农业纯收入,在未来若干年内,必将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支点。 4 促进农民就业与增收的建议 4.1 加大农业扶持力度,努力扩大农业内部的就业容量 农业始终是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基本领域,围绕农村资源的综合开发,大规模发展特色农业,形成新的主导产业,以主导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以此促进农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