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不要再次阻止经济自然减速
中国不要再次阻止经济自然减速英国路透社中文网――
刚刚公布的二季度经济数据多项指标出现明显减速,很多政策放松的鼓噪再次兴起。在我看来,经济减速再正常不过,目前中国经济不过是重回2007年周期高点的回落阶段。
有时候要回头看看,才清醒些。
中国经济2007年6月增长动力实际上就已经见了顶,劳动生产率出现减速,计算的全要素生产率出现了明显拐头,说明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和制度变革已明显放慢,企业通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来消化成本上升的难度加大,利润增长被明显挤压。
大家现在都把当时的中国经济下行的账算到央行的紧缩货币头上,最后金融海啸一来,刚刚开始的经济结构调整的政策被“反危机”政策全面推翻。世间没有后悔药,往往一些历史的偶然事件的发生可能就会改变一个国家原本正确的轨迹。
当下中国经济真的再次面临“二次探底”吗?减速很正常,现在这个速度是违背经济的内生规律硬推上去的。但经济一时半会还掉不下来。短期内再现一次去年一季度马鞍形的崩跌的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并不大。
大家可能淡忘了,4万亿的刺激计划是两年的,中央投资是留有后手的,只要需要,钟摆效应随时可能再次摆到“保增长”的一端。
去年的新开工项目涉及投资规模高达29万亿人民币,这相当于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80%。今年新开工增速仍然高达29%,而这是在去年翻一倍的高基数上的再次增长。即便未来房地产投资热情或会冷却,但中国的高投资未来数年也难退下来。
当下实体真的缺钱吗?在中国会哭的孩子才有奶吃。
自2009年以来,企业部门从银行借出的钱超出其投资实际支出高达2.1万亿。看看银行体系如火如荼的表外腾挪,银行“应收款项类投资”科目下,信贷资产腾挪活跃,2010年1-4月,信托理财产品发放金额高达1.88万亿。
再加上正规渠道要放出的7.5万亿的核定的信贷规模,今年供实体支用的资金规模绝对不在去年之下。
要想防止短期的所谓“二次探底”,很简单,稍稍放开平台和房地产的行政管制,但这个经济体除了这两个原本就极度扭曲方向以外,其他部门长期增长的动力早在2007年就开始渐次枯竭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过往中国经济增长三大驱动力正在消失:一是劳动力红利,一般而言,经济体一旦越过“刘易斯拐点”,才会有劳动报酬加速上升。而中国工资的快速上升似乎比人口结构的“刘易斯拐点”还要提早了四五年(学者测算中国劳动力的刘易斯拐点要发生在2015年后)。个中缘由,只能是泡沫经济吞噬掉了上天赐给中国的这一禀赋。
超发的货币大量向资本品走,土地和地产近年来急剧涨起来了,城镇的生活成本、商务成本就上去了,劳动者的实际生活支付能力是在下降的,已经达到了一个不可能承受的地步,当然要被迫倒逼着推动工资上涨。这种东西是相对的,务工成本上涨意味着务农的机会成本上涨,于是牵引着农产品必然趋势性地上涨。
反转过来工业的利润变得越来越薄,更多资金从实体出走,推动着资本品价格更快速度地上涨,这是一个自我强化的循环。
二是市场化改革所累积的制度红利被近十年愈来愈强的国家资本主义所消磨殆尽。越刺激,私人资本生存得越发艰难。
三是全球化红利的迅速衰退。本世纪中国承接了世界的工厂获得了巨大的贸易,2001年至2007年内,中国GDP中出口份额从20%跃至36%,几乎涨了一倍,同期全球GDP中出口份额也从24%升至31%。换句话说,中国对时机的把握近乎完美。而后危机时代,全球化的主题被奥巴马的出口倍增计划所替代。中国的出口面临着全球的“围剿”。
中国的加息决策之所以如此艰难,并非宏观决策者不清楚早已是“负利率”的事实。中国经济中最强势的部门意愿决定了货币政策的取向。
中国的地方政府经过过去一年高歌猛进的投资冲动,早已债台高筑,今年余额很可能迈上10万亿的平台贷款,加息一个点,地方政府每年将为此多付出1000亿人民币的利息。如果利率提升5个百分点,国有企业额外的成本负担将接近他们目前的盈利。银行希望拖延更多时间,将储户的利息率压制在低位,这样能为未来可能的坏账潮多准备一份弹药。
随着CPI随后数个月将冲到年内新高,央行加息或许会意思那么一下子,当然也就仅此而已。这个时点越来越变得没有意义,随着今年时间的推移,“保增长、调结构、控通胀”,相互矛盾的政策目标,即便是储备货币国家都不可能实现。只能讲,宏观决策者心底里面仍冀望于无痛疗法,既不想升值也不想加息,或是一种无奈。的确中国经济一旦放缓脚步,很多棘手的问题会立刻化身为幽灵从盖子下冒出来,没有把握处理的情况下,只能捂住,但谁又能保证更长的时间内,这些幽灵会进一步演变成更加难以对付的魔鬼呢。
宏观管理者迷信用微观手段(定点行政调控、精确制导)来管理宏观问题,“不全面收紧货币解决泡沫问题”不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宏盛微半导体LY3206_Rev1.6.pdf
- 2022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真题及答案(全国甲卷)(解析版).docx VIP
- 设计企业级网络架构课件.ppt VIP
- 企业IPO上市流程.pptx VIP
- 江苏省镇江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VIP
- 《精神卫生福利机构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知识专题培训.pptx
- GB_T 17851-2022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几何公差 基准和基准体系.pdf
- 2023-2024学年下学期语文五年级期末检测卷 附答案 .pdf VIP
- (高清版)B-T 23331-2020 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pdf VIP
- 石槽村煤矿主斜井胶带输送机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2011年4月10日.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