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突出特色 破解难题 加快建设农业产业化示范集聚区.doc

突出特色 破解难题 加快建设农业产业化示范集聚区.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突出特色 破解难题 加快建设农业产业化示范集聚区

突出特色 破解难题 加快建设农业产业化示范集聚区根据豫政〔2011〕32号省政府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专项工作方案的通知,河南省要在10个领域,按照“重在培育、示范带动”的要求, 开展专业示范产业集聚区创建活动,培育树立一批示范典型。汤阴县产业集聚区作为河南省首批省级产业集聚区之一,在该县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狠抓集聚区“软”“硬”发展环境,推动产业集聚区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汤阴县是传统的农业县,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广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为用工业化理念经营农业,破解三农发展瓶颈,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县委、县政府把外来资本带动和农业产业化作为壮大县域经济发展的引擎,结合全县农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选择利税不高,但能有效带动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的食品工业为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 通过突出“投资强度、清洁环保、科技含量、企业规模、能源消耗、亩均产出”等六个标准,强力实施“大招商、招大商”战略。为实现食品产业高度集聚、集群发展、科学发展,壮大链化经济、形成裂变效应,集聚区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原则,高标准建设食品产业园,引进了一大批关联度高、产业链长、协作性强的企业入驻集聚区。培育壮大了小麦、玉米、肉鸡、食用菌、生猪、蔬菜、中药材、肉奶牛等8条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形成了食品、医药互动,食品发展“链”动的新格局。 目前,汤阴县食品产业已呈现出“集聚程度高、产业特色明、带动效应强”的鲜明特点。一是食品企业高度集聚。集聚区已入驻企业135家,其中有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4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8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6家。规模以上企业达到40家。包括世界500强企业益海嘉里在内的永达、众品、华龙、六和、健丰、丹尼斯克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食品工业企业,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产业关联紧密、上下游分工合理、企业互动发展的食品产业集群;二是主导产业特色鲜明。全县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35.9%,农业产业化对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达到46%,食品工业产值已占据全县工业产值的半壁江山。粮食加工转化能力达到120万吨,是该县粮食总产量的3倍多,消化周边县市100万吨粮食;三是示范带动效应明显。依托食品产业,培育发展了小麦、玉米、肉鸡、食用菌、生猪、蔬菜、中药材、肉奶牛8条农产品加工链条,链式生产成为集聚区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通过产业链条的延伸,实现了农产品加工增值,将汤阴县及周边地区10万余农户组织到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中,减少农民面对市场的风险,促进农民增收,达到了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双赢”效果。 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全县形成了55万亩优质专用小麦、50万亩优质高产玉米生产基地,年出栏3400万只肉鸡、10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年产1.2亿袋的食用菌生产基地,2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400余家,带动上万户农民从事特色种植、企业生产、农产品收购运输、交通物流等产业,有效转移富余劳动力10万余人,促进农民增收4.46亿元,人均增收1200元。独具特色的食品产业链,大幅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促进了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实现了三次产业良性互动,形成了点“食”成金的黄金产业链。 2010年,汤阴产业集聚区同时开工建设了17条道路,总投资9.68亿元,总长度63公里。产业集聚区内水、电、气、通讯等基础设施齐全,铁路专用线、污水处理厂、资源化垃圾处理厂等配套设施完备。规划建设了中小企业孵化园,建成14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实现了资源利用最大化。 加快体制创新步伐。汤阴县成立了高规格的集聚区建设指挥部,统筹协调、克难攻坚,确保了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实施。成立了16个招商分局,围绕集聚区主导产业开展专业招商。在软件服务上,倾力打造展览中心、质检中心、研发中心、培训中心、信息化服务中心、投融资服务等9大平台。集聚区管委会实行“委托管理、集中办公”,14个相关职能部门及乡镇派驻人员入驻集聚区,对项目实行零距离、一站式服务。组建了集聚区综合执法大队和公安派出所,维护项目建设和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 构建自主创新体系。在科技创新方面,集聚区走出了一条以创新促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拥有国家级、省级科研机构和企业技术中心8家,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9项,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市级科技进步奖25项,获得食品工业授权专利128项。新研制的抗肿瘤新药“喜树碱”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是河南省医药企业截至目前获得的最高奖项。大洲药业公司30多项大输液产品取得国家专利,是国内技术最先进的生产厂家。“江顺”饼干、“甲家”面粉、“永达”肉鸡、“众品”冷鲜肉等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进一步提升了产业集聚区的核心竞争力。 2010年集聚区企业营业收入完成86亿元,同比增长36%;税收收入完成6618万元,同比增长33%。企业营业收入、税收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