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办学理念卢聪贤.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校长办学理念卢聪贤

校長辦學理念 盧聰賢 二十一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知識經濟有著全球化、多元化及個別化的特色,各 國為求競爭力,首重人才培育。「 宜蘭進步靠人才,人才養成靠教育」,從縣教育經費 預算上 ,看出縣府對於教育的重視,這是宜蘭的優勢。 但隨著社會經濟變遷極遽, 少子女化衝擊著縣內各學校,尤以國小為甚,已有近 半比例學校,各年級只剩一班。再加上縣內教改思潮澎湃激盪 ,老師的自主權、家長 的教育選擇權及學生的受教權等,在在考驗著每位校長 。因此校長能否做對的事( do the right things)引領正確方向目標,掌握巨舵承先啟後;並且配合政策把事做對(do things right),以持續讓學校成長,發展學校特色,成就每一位學生,更顯得重要 了。 校長是學校進步的推手 ,如何跟隨縣內教育政策,發展特色;如何整合資源,邁 向願景 ;如何培育優質行政團隊,支援教學;如何激勵 教師熱忱,提升學生學習品質。 這些都是重要議題。因此 身為校長,除了對於校長一職的角色清楚外,更需對自身的 行政處事有其哲學觀,加上學校所需構思的幾個面向,做出對於學校辦學正確的理念: 一、以學生為中心,推展全人教育 校長治校,秉持以人為本的人文主義精神,落實以學生為主體的意識,追求公平 正義,重視弱勢學生的照顧與關懷,兼顧德、智、體、群、美五育均衡發展;啟迪學 生多元智慧,推展全人教育理念,使學生得以適性發展。這些理念需不斷的與教師透 過發掘學生「優勢智慧」, 「適性揚善」,讓家長也了解自己小孩的「特色專長」,「一 枝草,一點露」,每位小孩終究有一片天,在未來站穩腳步。 二、激勵教師熱忱,提供多元學習 鼓勵教師熱忱展現,以尊重、關懷支援教師教學,不斷充實教學設備,革新教學 環境,讓教師樂於教學,開發創新教學方法,啟發每位學生的優勢潛能。 如果說 ,教育是自我實現的過程,那我們應該也要讓教師具備有這樣的經驗,這 樣教師會更知道如何因材施教,如何協助每一位學生自我實現。透過團隊學習與學習 型組織,如研習、工作坊、讀書會、班群學年會議等,來協助教師專業成長,發展專 業知能。我們希望激發教師熱忱,能夠將教育工作當做是志業,就要協助生涯發展, 專業成長,進而達到個人的自我實現。 三、發展校本課程,肯定專業表現 課程是學校運作的核心,雖然有部頒的課程綱要以及各種教科書版本可以依循, 但是仍需透過教師教學的轉化過程。且課程的實施,尚有許多的空間與彈性,讓每個 學校可以經營特色,發展學生的潛能。發展學校課程,需要全體 教師的參與,對於學 校的辦學目標、理念、願景,更需凝聚相當的共識,透過不斷地研發、改進教學與評 量,來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讓學生更有成就感。 四、行政制度化 ,重視會議領導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能有知人及自知能力,是一位校長修鍊努力的方向。 落實學校本位經營理念,網羅人才投入 學校行政,建立有效能的學校團隊,以同心合 作,協助教師教學及學生學習。 校長對於領導的觀念和行為,將會影響學校成員互動溝通的意願和態度。調整領 導態度,組織管理的發展應該朝向開放式和參與式的設計,讓成員可以透過暢通的溝 通管道,共同參與決策和分享權力,從而在工作和生活中,滿足高層次的心理需求。 五、統整社會資源,推動社區共榮 社會趨向多元開放,各界對校務參與意願提高,家長參與校務已有法源,也是時 勢所趨,應接納及導引家長為教育合夥人,一起為孩子的教育打拼,陪孩子共同成長。 對於家長及社區力量的加入,校長可與家長會共同經營社區關係,結合民間力量, 引進社會資源;建立學校與社區成長團隊,讓學校成為社區文化堡壘,社區為學校的 寶貴資源;發展學區多元活潑風格,建立 學校良好形象,營造學校社區共榮共享氛圍, 達成「學校社區化,社區學校化」的理想目標。 六、建立特色學校,確保永續經營 現今少子女化現象日趨嚴重,學校唯有充分運用社區環境資源,營造出各種優質 的特色。這些特色須有在地性及永續性的概念,可運用的人力規劃、環境設施、自然 條件、社區人文等資源,創造出具備課程和學習意義的活動,開創教育的新價值。 特色學校的發展,必須緊扣在地文化課程和學習的主軸,以不同地域文化的學習 和表達,著眼於課程分享與交流互動,如辦理校際交流 ,就是一種教育功能的延展, 除了提升學生的信心表現,也 將開拓學生視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