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ppt
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的西学翻译时期: 代表人物是林纾和严复。林纾不懂英文,是由他人口述给他听,然后由他笔录整理出来。这些译作可读性强,使中国读者接触到西方文学作品,同时也打破了章回小说的旧格式,对中国文学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严复的译作多为西方政治和经济学说,向国人介绍西方进步思想,因此他又被称为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其主要译著有《天演论》、《原富》等。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翻译标准,流传至今仍为许多译者所推崇,足见其强大生命力。 * 五四运动至建国前时期,我国的翻译活动为马列主义和世界文学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譬如马列主义经典《共产党宣言》、世界文学名著《莎士比亚剧本》(梁实秋译)和苏联文学作品《死魂灵》、《毁灭》等。该时期译作的典型特征是以白话文代替了文言文。 建国初期到文革之前的东西方文学翻译: 重点是译介西方的文学作品,译文质量普遍较高,涌现出一大批名著名译。 20世纪70年代至今: 本次翻译高潮方兴未艾,在规模、范围、质量、水平和对中国社会发展的贡献上都大大超过了50年代。翻译队伍逐渐壮大,翻译领域百花齐放,包括社科、科技、军事、外交、贸易、法律、文教、卫生等领域。 * 课外调研活动 在中国翻译史上,你最喜欢哪一位翻译家的作品?为什么?你读过他的哪一些翻译作品?然后到图书馆找出该译作的原著,仔细研读一两章,并按照你目前对翻译的认识来评价译作。 * 1.4 翻译的标准 翻译的标准之争由来已久,“文质之争”、“直译意译之争”、“归化异化之争”,不一而足。 让我们看看译学前辈怎么说: 严复:信、达、雅 鲁迅:宁信而不顺(直译)vs. 赵景深:宁错而务顺 许渊冲:诗歌翻译的三原则“三美”(意美、音美、形美),“三化”(等化、浅化、深化) * 许渊冲:诗歌翻译的原则 “三美”(意美、音美、形美)(beautiful in sense, in sound and in form),“三化”(等化、浅化、深化)(equalization, generalization and particularization), “三知”(知之、好之、乐之)(comprehension, appreciation and admiration)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 So dim, so dark, So dense, so dull, So damp,so dank,so dead!(林语堂译) * I look for what I miss, I know not what it is, 3.I feel so sad, so drear, So lonely, without cheer. 4. I seek but seek in vain, I search and search again. (许渊冲译) * 林语堂:音美、意美、神美、气美、形美 郭沫若:好的翻译等于创作 朱光潜:译者“须设身处地在作者的地位,透 入作者的心窍,和他同样感,同样想,同样地努力使所感所想凝定于语文”。 傅雷: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 钱钟书:文学翻译的最高理想可以说是“化”,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能不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作的风味,那就算得入与“化境”。 * 辜正坤: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1)翻译标准是多元的而非一元的;(2)翻译标准既是多元的,又是一个有机的然而变动不居的标准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最高标准是最佳近似度。最佳近似度是一个形同虚构的抽象标准,真正有实际意义的是一大群具体标准;(3)具体标准中又有主标准和次标准的区别;(4)多元翻译标准是互补的。 奈达(美国):动态对等:译文读者或译入语听众对于译文或译语的反应,要和原文读者或原文讲话听众对于原文或原讲话的反应进行比较,如果大体一致,就是质量上乘的译文。 泰勒(英国):翻译三原则:(1)要将原作的意思全部转移到译文上来;(2)译文应当具备原作的风格和文体;(3)译文和原作要同样的流畅。 * 国际译联的《翻译工作者章程》指出:“译文应忠实于原文,准确表现原作的思想与形式。” 综上所述,忠实准确、通顺流畅和风格得体可以说是所有标准的共核。 * 思考题 你认为怎样的翻译才算得上是好的翻译? * 1.5 翻译的主体 “原文——译者——译文”是翻译界公认的三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