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断限泰始-“晋书”的限断问题再讨论.pdf
2017
2017年5月 唐都学刊 May
第33卷第3期 Journal V01.33No.3
Tangdu
【历史文化研究】
断限泰始:“晋书的限断问题再讨论
李正君,汤莉
(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广州510631)
摘要:魏晋的“禅代”为后世王朝更替提供了较为完备的经验和传统,而国史的书写更
是为王朝权力的来源寻找正当的史实依据。“晋书”的限断问题就成为国史书写不可回避的
部分,限断的内容则是能够编入国史的人员的入选资格。参与讨论的官员出于公心或私心,提
出了三派主张——正始说、嘉平说及泰始说。通过“晋书”限断,司马氏极力塑造其祖先在前
代王朝的光辉形象,并以此来加强西晋王朝的正统性。
关键词:西晋;“晋书”i限断;正统
中图分类号:K207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6—12—20
作者简介:李正君,男,安徽淮南人,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史博士研究生,主要
从事秦汉魏晋南北朝史研究i
汤莉,女,江西赣州人,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史硕士研究生,主要从
事秦汉史研究。
一、“晋书限断问题的提出
魏晋之间的嬗变是经历了司马氏祖孙三代四人才得以完成的,魏晋之间的“禅让”也成为后代王朝
更替的一种范式。新建立的西晋政权与前代王朝的关系是论证其权力来源的重要方面。在历史书写方
面,就表现在对于西晋国史的限断问题的讨论上。关于“晋书”限断问题的争论跨越了武帝和惠帝
两朝。
先是,朝廷议晋书限断,中书监荀勖宜以魏正始起年,著作郎王瓒欲引嘉平已下朝臣尽入
晋史,于时依违,未有所决。惠帝立,更使议之。谧上议,请以泰始为断。于是事下三府,司徒
王戎、司空张华、领军将军王衍、侍中乐广、黄门侍郎嵇绍、国子博士谢衡皆从谧议。骑都尉济
北侯荀唆、侍中荀藩、黄门侍郎华混以为宜用正始开元。博士荀熙、刁协谓宜嘉平起年。谧重
执奏戎、华之议,事遂施行。【1]1174
从以上材料可知,关于“晋书”的限断,当时的朝臣共提出三种意见:魏齐王芳正始年间(240—
中所提到的诸人,史籍中有明文记载的还另有三人。
其一,潘岳。潘岳,字安仁,荥阳中牟人,少时就以才颖见称乡邑,号为奇童,曾任著作郎。《晋书》
本传载:“谧二十四友,岳为其首。谧‘晋书’限断,亦岳之辞也。”…1504可见贾谧以泰始为断的主张来自
于潘岳。
其二,陆机。陆机,字士衡,吴郡人。其祖父是东吴丞相陆逊,父亲是东吴大司马陆抗。《晋书》本
传称其“少有异才,文章冠世,伏膺儒术,非礼不动”。“陆士衡以学为秘书监,虞睿所请为著作郎,议‘晋
·73·
万方数据
书’限断。”12J265《初学记》中仍保留有陆机关于“晋书”限断问题的议论的记载。“三祖实终为臣,故书
为臣之事,不可不如传,此实录之谓也。而名同帝王,故自帝王之籍,不可不称纪。则追王之义。”∞j503
其三,束皙。束皙,字广微,阳平元城人,曾参与汲郡古书的整理。《初学记》卷12载:“《晋纪》日:
‘束皙,字广微,秘书监。贾谧请为著作郎,难陆士衡《晋书》限断’。”∞J299材料中并未明确指出束皙直接
参与了这场争论,但《晋书·束皙传》言:“转佐著作郎,撰《晋书·帝纪》《十志》,迁转博士,著作如
故。”11J1432从束皙任佐著作郎和撰写《晋书·帝纪》的经历来看,参与“晋书”限断问题的讨论应该是理
所当然的。而《隋书·李德林传》又称:“陆机称纪元立断,或以正始,或以嘉平。束皙议云,赤雀、白鱼
J119
之事。恐晋朝之议,是并论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