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2市质检试卷分析
子曰 :性相近也 , 习相远也。 ( 释义 ) 孔子说 :人的本性差不多 , 因为后天的习染不同而使差距扩大了。 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 要求我们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 , 要正确对待内因和外因 , 把二者结合起来 , 促进自已的成长。孔子的第一句话强调了内因的作用 , 第二句话则强调了外因对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 。 * 子曰 :多闻阙疑 ,慎言其余, 则寡尤 ; 多见阙殆 , 慎行其余,则寡悔。 ?? ( 释义 ) 孔子说 : 多听, 李怀疑的地方先予以保留 , 对其余的部分 ,谨慎地说出 , 就能减少过失;多看,有疑惑的地方先予以保留, 对其余的部分, 谨慎地实行,就能减少懊悔。 由矛盾的“统一性”可知 , 一切矛盾的双方都在一定条件下向着自已的对立面转化 “多”与 少 是矛盾双方 , 是对立统一的 , 因此 ,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 子曰 : 有德者必有言 , 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 ,勇者不必有仁。 ( 释义) ?孔子说 : 有道德的人 必是有好言辞 ,有好言辞的人不一定 有道德。有仁德的人必定勇敢,勇敢的人不一定有仁德。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 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孔子看到了道德与言辞、仁德与勇敢的关系 , 看到了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 * 2012市质检试卷分析 * 《万木图》者,右春坊右庶子兼翰林侍讲建安杨荣勉仁(1),昭其大父达卿先生之德(2),示其后之人也。 先生有孝行,于为善施义汲汲焉(3)。然不喜以施名,以为受人之施者,恒有愧耻为辱之心,而不自谦也(4)。夫施于人,而使其心愧耻为辱,犹不施也。必使受吾之施者,如其所当得,如无与于吾,而即乎其心之安,庶几何也。 元之季世(5)。兵戈饥馑,民困穷冻馁无食,至相食以苟活,虽父子夫妇,相视不能相保恤,所在皆然。时先生藏谷甚富,将发廪赈之,指某山号于众曰(6):“有能相吾力树木者乎?树一木,予谷若干。顾相吾力者先予谷。”于是争愿出力来请谷。既悉饭之,乃如所言。愿树木者予之谷,不藉识其姓名(8),卒亦不视其功,而所活不可胜计矣。先生之乐施,何其忠厚委曲而周备欤! 居数岁,木郁然崇茂,悉中于材。先生指以戒其子孙曰(9):“不自意今之盛如此也!其毋自为利,将有为学宫(10),为桥梁及津渡之舟而需材者,给之;有贫欲为居室,没欲为棺而不得材者(12),给之。毋苟自利也!”于是所施利益多矣。 时福建行省左丞阮德柔闻而高之,命工作万木图表之。搢绅君子多为诗文纪之咏之。既而皆失于兵。而其子若孙,佩服训戒(13),至于今不违。然欲其后世皆制服不违,此图所以继作也。 呜呼!始先生知施谷而已,知求受赐者即乎其心之安而已,岂计树之木后当何如哉!而受施者必尽力焉,不可以苟,盖天理之在人心,有不能已也。先生所存如此,惜乎其仅施于衰乱艰虞之际,畎亩之间(14),而徒布衣以终其身也(15)。不然,使遇治平之时得一命,为所欲为,所施利不其博哉!如其后之人能世承其训,推广是心,而行之不已焉,其于施利固又博也。是用告诸其来者。[1] * 《万木图》这幅画,是翰林侍讲建安人杨荣勉仁先生,为了彰显(显扬)其祖父杨达卿的美德,(将万木)画出来留给后代看而创作。 元末,战乱饥荒,老百姓饥寒交迫衣食无着,到了人吃人勉强活下去的地步,即使是父子夫妻,彼此相望却难以互相保全,这种惨状到处都是。当时,杨达卿先生家储藏了很多稻谷,打算开仓救济饥民,(他)指着某座山对饥民大声地喊话:“有愿出力帮我种树的人吗?种一棵树,我给他一些粮食。”由此(饥饿的)的人争相出力,来换取粮食。(杨先生)让他们都吃上饭,就像他所说的那样。愿意种树的不登记他的姓名,最终也不看他的功劳大小,给了他谷子,因此活下去的人数不胜数了。施恩于人,却让受施者常常感到惭愧和羞辱,还不如不施恩。杨先生的乐于施舍,多么地忠善、委婉又考虑周全啊! 过了几年,树木长得葱郁茂盛,都符合用材(的标准)。杨先生指着树木告诫子孙们说:“没料到树木长得如此繁茂!希望你们不要只用它们为自己谋利,将来有建学校、造桥梁和摆渡小船需要木材的人,给他们;有家贫要造房、死后做棺材却买不起木材的人,送给他们。(千万)不要只想到为自己谋利!”因此(这些树林)给许多人带来好处。 唉!开始时杨先生只是送出谷子,懂得让被救济的人(因出力获救济)内心安宁而已,哪想到树木长大后会这样呢!那些被救济的人一定尽力种树,不随便应付了事,大概是天理在人心,(善心好事)会传续下去吧。杨先生留下了这么好的善行,可惜的是他的善行仅仅施展于战乱艰难时期,仅限于方圆几里之内,并且仅以平民身份过完一辈子。否则的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