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科举考试文章诀要(三则)
科举考试文章诀要(三则)科举考试文章诀要
清顺治熊光裕红釉书法笔筒鉴赏
我业余也有些收藏的爱好,只要喜欢,一般不太与卖主纠缠价格。记得在五年前,出差到北京,公事办完,等晚上六点的返沪火车,下午得空,赶到潘家园边上的古玩城。当时在店铺见此笔筒,攥在手上细细查看,只觉得字写得好,文章也写得好,只可惜筒体已穿线,但还是很觉得喜欢,爱不释手。店主出价800元,没有还价就拿了下来。可能是店主见没有还价,不好意思,出门时,再三说这东西卖得不贵不贵,这一手好字,是清朝的一个大官写的。当时对究竟是谁写的也不是很在意。也许是收藏时间长了,器物之间经常有了比较,我产生了这样的认识,中国古代文房用具,与其他用器具相比,总体上文化含量要高,制作工艺要精一些。现在同事间闲聊时谈收藏的话题多了,为能证实这种看法,特意把此笔筒拿到办公室让同事看,不料反应热烈。经热心的同事们(都是爱好者,没有专家)帮忙查资料,得出这样的结论:此笔筒为顺治十七年(1660年)九月十五日制。书法作品的作者为熊光裕,其身份是清初期的按察司佥事。清初时按察司为朝廷外派的监察机关,当时熊光裕在浙江当佥事,五品官员;据记载,1666年(康熙五年)熊光裕已在浙江任兵备道,属四品官员。
笔筒上红釉书写的内容,是介绍科举考试写文章的诀窍。此文经同事标点,亦送请语文专家于漪同志校勘,内容如下:
历科会元,各有文诀,今采其精当者。如商会元辂云:“文章从自在处做,不犯手脚,不费口齿,疏疏淡淡,却有余思。”岳正云:“文要洁洁净净,毫无烟火气味。”程楷云:“文无他巧,要知换字之法。琐碎字以冠冕字换之便雅,腐俗字以奇俊字换之便新。务要有本之学,切勿杜撰,用险怪字。若专以修词汩理,弄笔失真。东坡所云厚皮馒头诚可厌弃。”邵一锐云:“文章最怕局促,须要占些地步。”谢枋得尝言:“如人要在高处立,阔处坐,平处行。”袁炜云:“文字有仙品,有凡品,仙品一开口便仙。”傅夏器云:“文章不拘奇正,要须英发光亮,然后千万人场中可夺主司心目。”曹大章云:“文要于同处见异。人参差处我整齐;人板煞处我流动;人闹热处我冷淡;人寒酸处我轩昂;人做处我不做;人放处我不放。此才是拨天关手段。”张栋云:“文章有意求深,不得;有意求浅,亦不得。要在不深不浅有意无意之间乎。”
时庚子九月望日客昌江之珠山会陶轩书
雪崖 熊光裕
“能在小小笔筒上写出这么一手好书法,不容易,不容易”,此物件得到了我的同事们一致好评。有幸经摄影高手曹参同志精心拍摄,把圆柱体的图案通过平面来展示给读者,更显熊光裕书法的艺术风采,现一并把业余爱好者的“鉴定”意见刊出,读者是否也有此同感呢。
编辑:刘超
清新俊逸《秋韵图》
文/唐恺
此画的艺术特点是:山水画空间感很强,清新俊逸,富有哲理,饶有雅秀俊逸之致。整个画面充满着一种和谐的静谧之气。画面右上首有一首诗:“寒涧流沙白,秋重入竹青,携琴向何处,弹与野猿听”,铁钩银划,笔力雄健且趣味盎然,综观此画,作者的书法,绘画都格调高雅,而且其行书,被推为文徵明以后第一。
画的作者是溥心儒,(1887-1963)满族人,清道光皇帝曾孙,清宗室恭亲王奕欣嫡孙,宣统皇帝溥仪的堂兄,字心,号西山逸士,自幼好学无所不窥。1914年北京法政大学毕业后留学柏林大学,1922年获天文学和生物学双博士。回国后隐居北京西山戒檀寺和颐和园,专事绘画宗法宋元山水,画以澹雅见长,较少烘染,着重线条勾摹。成年后书画作品上常常用”旧王孙”印章或署名,是清王朝满族书画家中成就最高者。溥心儒的书法功底一流,造诣之深比起张大千有过之而无不及。书法得二王之风骨,用笔轻重疾徐,起伏顿挫,极富变化,字里行间有一种清逸绝尘、潇洒飘逸的气韵。他曾自评书法:“一般可及清代名家,个别的字则可媲美明人”。1932日本策动“满洲国”独立,请溥仪去当皇帝。溥心儒的兄弟都投奔满洲国去了,唯有他拒绝担任日伪满洲国官职,并写了一篇《臣篇》以表心志。解放前夕移居台北,与张大千和黄君璧合称海外三大家,被誉为“南张北溥”。
1947年春,藏家的父亲钟山先生(当时29岁)赴天津探亲,恰好溥心儒在那里举办个人画展,并出售部分画作。由于钟山先生十分仰慕西山逸士的作品,遂前往参观,其间,钟山先生看中了这幅画得非常精美的山水画,当即掏钱把它买下,溥心儒先生当场就在这幅画上题款,写上了“钟山先生正之”的字样。1969年,钟山先生专门请人帮助将此画装裱一下。1987年,钟山先生因病去世,在此之前,他对自己的一双儿女说,此画是溥心儒画作中的精品,务必好好保存。为此钟山先生的子女一直将此画视为家中的珍宝。至今此画收藏已将近60年,品相仍十分完好。溥心儒1949年去台湾后大陆人对他知之甚少,随着人们对溥心儒认识的深入,他的书法、绘画必将被越来
文档评论(0)